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移民一年半,回上海一看
晚上八点,吃完饭洗好澡,俩娃忽然提出要出去玩滑板车。看看外面还有太阳,干脆全家一起出去散个步吧。
一路走一路滑到了市中心广场,几个中国游客站在路边,四周张望:“这儿就是市中心?!怎么不像啊?”
确实,除了一个破破烂烂的木质毛利雕塑,空旷的广场上只有草坪和散坐的路人,周围几家普普通通的饭店酒吧,不远处的天空塔在中国游客看来也实在低矮。这里完全没有一点市中心该有的样子。
孩子们在广场上奋力蹬车,惊得鸽群四处逃散,扑棱棱的声音甚是悦耳。春天的风乍暖还寒,坐在夕阳下,牵着豆爸的手,商量周末就近美术馆看展,还是开车去海边。
两周前我们回上海探亲,静安寺,淮海路,黄浦江边看江景,所见所闻与眼前简直有天壤之别。
十月下旬回国,除去老家待一周,其他时间都在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上海。
刚回上海那两天,感觉很不适应。一方面,房子已卖,只能住民宿。另一方面,习惯了靠左行驶,回上海也不敢自己开车,到哪里都是打车或公交。和以前有房有车几乎足不沾地相比,体验很不相同。
民宿位于虹口区靠近黄浦江。周边到处是新建在建的商务楼,重型卡车开来开去,走两步就是苏州河,楼上看得见黄浦江景。

馒头先生从大农村进城,非常开心兴奋,到处东看西看,马路牙子上随便乱跑,恨不得栓根麻绳在他身上。在纽村习惯了动不动光脚,四处乱滚,到这里一时改不过来,急得我们大呼小叫。
和老友熟人碰头。一天三场,赶来赶去,每次都带娃在身边,少不得找适合聊天,又不用操心孩子的地点。找来找去,找到一家新开的亲子餐厅,环境好,设施全,工作人员还会带着孩子玩。旋转木马,开汽车,搭乐高,化妆,应有尽有。三小时加个儿童餐,工作日特价250元。大人吃喝另算。平均每天500元。

连着三天同一个地点,孩子们倒是没玩腻,只是这家的餐饮实在乏善可陈,于是隔天约在了滨江大道。朋友也带俩娃,轻度雾霾,在浑浊的江水边看四个孩子绕着攀援墙玩耍,太过开阔的场地,远远坐着实在不放心。近处一看,安全设施设计得不够周全,小一点的孩子没有大人看管,其实无法参与。
和朋友两人站在旁边,聊两句,就跑去看孩子,东奔西跑,没聊几句累得慌。不如干脆早点去吃饭。去了一个大型商场,停车场巨大,开车停车半天,等电梯又半天。虽然去得早,大多数饭店已经排起了队伍开始等位,等等又半天。
吃完饭送我们回家差不多晚上九点,朋友自己到家十点半,大半天的聚会,总共聊了不到两小时,大人累个半死。
接下来几天,静安寺,人民广场,淮海路,情况大同小异。不过一年功夫,我们居然已经不习惯那样的热闹繁华。朋友们的聊天,也无一例外透着焦虑。
“我们家才三年级,每天功课做到十点半。没办法,天生速度慢,连骂带吼也没用。”
“我们家和豆子公主差不多大呀,也学的大提琴,已经考完四级,每天两小时,累是累,但不逼不行啊......”
“今天是请假出来和豆子碰面的。周末两天都有课的,好在周天的课不算特别要紧......”
“外国读书也不轻松的吧?听说只有公立才放羊,私立一样抓得紧紧。豆子阅读怎么样?哈利波特能读了吧?”
豆子公主不答话,笑得有点小尴尬。
一个朋友说,两个孩子在上海都读双语,一年光学校学费五十万,课外学习加上去,一年没有一百万,怎么也挡不住。
一个朋友说,她也知道要耐心,要静待花开,但是班级群里面随便扫一眼,几个A,几个B,孩子在班里又排倒数,怎么能不急?
一个朋友说,他做心理学,这两年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有些孩子根本没有问题,只是课堂时间太长了,做不到那么长时间集中精神,专注不动。
豆子公主已经跑开,和弟弟远远玩去了。
确实,就像一些朋友所说,国外也有压力,国外家长也有鸡血。一周七天无休,兴趣爱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些私校,攀比成风,开什么车,穿什么衣,听什么音乐,也都要比来比去。
但是,在这里,选择顺其自然的模式,到底相对容易一些。
幼儿园,不学什么只是玩,就是这个玩,老师也认认真真写一大段。告诉你,为什么幼儿阶段玩才是最重要的学习。

一所著名的公校,入学考试分完班,每学期结束都要重新考试再分班,从A班一直到P班......有位朋友的孩子在H班,孩他妈耸耸肩,“排在中间,上下都有空间,孩子更有冲劲,我很满意。”
一所不错的私校,数学最好的学生,由校长亲自教学,“本来数学这个东西,孩子和孩子的差别就是很大的。可能在低年级没那么明显,到高年级,自然就会有分层。数学不好,其他学科培养亮点,一样是优秀。为什么要强求大部分人都是奥数水准?”
不是不努力,不坚持,而是不强求,不执念。
即便哪里都有压力,出门逛逛,蓝天白云,开车海边吹吹风,农场看看动物。自然是最好的疗愈。






曾有朋友说,上海没什么好玩的,我们当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刚到纽村,又有人说,这里没什么好玩的。现在看来,也挺不可思议。
有人喜欢大都市追寻梦想,有人喜欢小城镇恬淡人生,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状态变化,想法也会不同,但愿大多数人,都能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