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蒂姆·米勒的21分钟

本期嘉宾
《终结者:黑暗命运》导演Tim Miller
反派扮演者Gabriel Luna

自己琢磨了好久的新栏目终于开张了!
为了它,我还特意挑了个漂亮的模版,希望这次能够坚持用下去,不再始乱终弃。
先跟大家聊聊,为啥搞了这么个栏目呢?
其实是因为最近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动,未来可能会更多偏向于做人物采访的方向。
关于问题设计之类的规定动作,公号上带有“发声”的推送都可以看到。如果是我做的,我还会把视频和图文搬运过来。
在这里,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分享。这些被采访的人跟我的互动、花絮,以及我不少的私货。
这些东西是我的嗨点,但可能不适合放在主推送里。所以这边的内容,可能类似于我的第二频道。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总之我觉得有意思。
就先试试看吧。
视频图文链接指路👇

我:
哈喽两位,我叫废话队长,可以叫我队长。
Gab:
队长吗?我爱这个名字。
Tim:
他整天就管自己叫队长。
我:
哈哈。在中国玩得开心吗?
Gab:
嗯,我们前两天刚下飞机嘛,就去了长城,拍了几张照片。
我:
是吗?那儿景色挺好的。
Gab:
贼拉好。
我:
我开始了?第一个问题来问Gab...(事实上已经问了起来)
Gab:
等下,让我别个麦,一会儿再问。
Tim:
但你可以听着啊。
我:
对啊,你可以听着嘛。听听Jim,啊不,是Tim。(这里还有一个尴尬的口误)
Gab:
但光听没法好好聊天呀。(坐正)
我:
好吧,谁叫你是传奇的Rev-9呢?
Gab:
已经是传奇了吗?
我:
当然,我看预告片里你干这干那的了。在你之前我们见过会回血的终结者,见过会变身的终结者。但我们没见过会分身的终结者。你咋那么牛逼呢,还能分身?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吗?
Gab:
这是一个反人类装甲技术的巅峰。我是用一种较轻的碳合金材料制造的,有一个非常酷的黑色哑光外观,看起来就不好惹。
不过,我最喜欢的元素之一,我称之为“甲壳虫汁”机制。当我感到威胁或者有多个对手接近时,我的身体就可以从四面八方开始出现尖刺。如果你看过《阴间大法师》(1988年蒂姆·伯顿电影,明年也要拍续集了)你就知道,它个头很小,如果你握住它,它就会射出尖刺,刺在你的手上,然后掉下去。

我:
Tim觉得Gab演的咋样?
Tim:
很棒啊。但我知道他肯定会很棒。因为是我选的他。当时没见到他的时候,剧本里这个角色就叫Gabriel,大概是天意吧。
我:
拍《终结者》压力大吗?毕竟是影史地位那么高的一个IP。
Tim:
我倒没什么心理压力。我觉得我不大正常,是不是得去看看心理医生。我只是…我有一种责任感,我总是反复感受到我的一种“超能力”(前面两家访谈有提到过),可以帮助识别出人们的潜力。
但我觉得…我确实有责任感。我知道这部电影是《终结者》的第六部,即使在詹姆斯的序列里也算第三部。我也知道有很多人…你说这部电影的期待值很高,但正因如此,它也有很多的黑粉,很多让人审美疲劳的地方。我明白这一点,因为我以前也可能是那种人。我想这部电影会让他们大吃一惊的。
我:
Tim你是以视效师身份起家的。这次你的模糊工作室(Blur Studio)也参与其中制作特效,帮助不小吧。
Tim:
在《死侍》制作过程中我们就把“模糊”作为特效的基础团队,效果很棒。我们做了一些视觉特效,和《终结者》是一样的,我们也在那里剪辑,我和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在那里。还有上百个艺术家。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被选中,呃,这或许听起来有点浮夸,呃,要求加入我们的行列中。
Gab接:
你们干的事儿真的太牛逼了(incredible badass shit)!你们在那儿放《命运》(Destiny),你知道《命运》吗?(不知道,事实上就这个我没查到)
他们还有放《爱死机》。(这个知道)
Tim:
在网飞上。
我:
我挺喜欢的。
Gab:
是啊兄弟,咱们都是粉丝。他们在那里会做分镜头设计...
Tim:
Gab弄不好还在下一季出现呢(!),回头咱们得好好聊聊。

——————
Gab:
他们真的算是强中之强,尤其是特效技术。我有幸能看到过全世界的制作水平,这就是顶峰了。通常总会有一个技术会把我抽离出电影氛围,但我们这次就没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高兴,工业光魔(星战的那个视效公司)的人也应该自豪。
我:
跟我聊聊卡梅隆吧。他咋想的?这个名字有点暗黑啊。
Gab:
一个狂热的梦是这一切的起始。我不知道,你说是在夏天...
Tim:
《黑暗命运》就是卡梅隆起的名字。人工智能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审判日是不可避免的。那是一个黑暗的未来。所以我认为詹姆斯一直是这样描述的。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黑暗来自于未知的地方,你无从预料。不仅仅是军队,机械制造出现问题,比那还要更复杂一点。
所以你知道,詹姆斯肯定是…他对技术和世界走向是带有疑虑和担忧(paranoid)的。我想这就是他最初拍这部电影的原因。而且他到现在仍然怀有那种疑虑,你可以从这部电影的基调中感受出来。这也是《终结者》系列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那就是黑暗。



我:
拍《死侍》跟拍《终结者》有啥区别?
Tim:
它们不是一回事,无法相提并论,每部都有不同的挑战。
对于《死侍》来说,是如何平衡喜剧与动作,以及充满感情色彩的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是《死侍》的核心。
在这部电影中,重点是如何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平衡角色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个时刻成为最重要的角色,并且整体要呈现出和谐。所以这感觉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合奏曲,而不仅仅是一部独角戏。这是属于这部电影的挑战。
我:
中国有个词儿,叫“开挂”,你俩能跟我读读吗?
俩人:
该卦?
我:
开,柯-哀-开。
俩人:
开挂。
我:
嗯嗯,有感觉了。这个词儿大概意思是说打开了某种作弊系统。你知道,主角可以无视物理规则,想干啥都行。如果你们的电影收到这种评价你们会怎么想?
Tim:
哦,我讨厌那样!我尽我所能…你不能作弊。因为那样会让人瞬间出戏。拍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让你觉得这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我经常会用《夺宝奇兵1》举例子,你看哈里森·福特做的任何事,只要你够厉害或者有超级能力就可以做到。但在《夺宝奇兵2》里,他从一架飞机和一只橡皮艇上摔了下来,然后降落在一座山上并幸存下来。没人有那种本事(活下来)。它把我带出了电影。没人能这么做。所以我想当你看到我们的一些动作场面的时候,你会说“太疯狂了!怎么可能?!”但我总会想,如果你真有那么厉害,原则上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可能你是来自未来的超级战士、可能你是“终结者”,可能你是不可阻挡的杀人机器。

Gab:
你真正应该琢磨的是,应该在限制中发挥能力。你必须要有一个有范围的空间,才能拍得好。要是拍成一个像黑色液体的老哥,造成大面积伤害,整间屋子都是,这样反而没那种张力了。
Tim:
你觉得“开挂电影”里最糟糕的例子是啥?
(老实说,他这么一问把我有点问蒙了。因为采访只有20分钟,我没有给我们的聊天留出太多空间,想了想还是直说吧)
我:
好吧...那我就直说了,我觉得最新的那部《速度与激情》...你们看了吗?
Tim:
哈哈我就猜到了你要说它。
我:
对啊,你看里面,巨石强森用手把直升飞机拉下来,这简直也太胡扯了。

Gab:
我听说他们拍得倒是挺开心的。
我:
对。而且看着也很乐。
Gab:
我听了他们的播客,里面就讲是怎么拍的。他们拍这个“开挂电影”好像是真的享受。你还真的很好奇想看看他们...
Tim:
就像我第一次看吴宇森的电影一样,我对此感觉非常强烈。然后我去看《辣手神探》(吴宇森1992年电影),我说“我X!”,这老哥被人一枪打在膝盖上,但他站起来一点事都没有继续战斗,要么他们的弹药永远也用不完。
在电影开始茶室里第一场的打斗戏里,我大概被这件事困扰了2分钟左右,然后我就觉得“去他X的”,这太酷了,我不在乎。整部电影都这么“开挂”,但看上去很值,对吧?
(这里插一句,就在前不久“淘梦”的一篇文章中刚刚把《辣手警探》提名为“影史中16个鬼斧神工的长镜头”其中之一,所以“开挂”和审美的边界究竟在哪儿?)

Tim:
就像《独立日》,又是一部我觉得“好吧,这有点脑残”,但你能看得下去,你选择性地忽略了它的不合理之处。

我:
好,那跟我聊聊你们最喜欢的一场戏吧?
Tim:
啥?
我:
最喜欢,的一场戏。
Tim:
你知道很奇怪的一件事儿就是,我跟剪辑师从没聊过这件事。每场戏我都很爱,就在我剪的时候。之前我会想,这样行吗?因为开始你看到的是Mackenzie(Grace扮演者)拿着根棍子,上面缠着根蓝胶带。然后你把Gab放在那儿,处理一下变成了她挥着锤子。她挥的是根棍子,但要演成一个锤子。
我:
我记得她那下把Gab的腿给干折了。
Gab:
对对,你知道我们还设计了我的每节断腿都应该往哪个方向断。

Gab:
我把这场戏叫John Henry式的打斗。在美国我们有《The Legend of John Henry》(又名《铁道英雄》,1974年动画短片)。他跟一个蒸汽锤比赛挖煤,虽然最后死了,但是很英勇,你一定要去看看。我愿意把这场戏比作它,尤其是Mackenzie打我,很有那个感觉。

采访部分就结束了,我聊聊我的感受。
首先,好莱坞人是真的没什么架子。Gab身为反派角色演员,连一个助理都没带,只有Tim带了两个助理,采访前屋子里晃了一圈,问了时间就出去了。
但人家嘴巴也是真严,我问了半天没问到剧情相关的东西。演员们也完全不用身边有人看着,怕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他们的回答都很精准,似乎是训练的成果。这也让我更相信了漫威所谓的那些“剧透”都是假的。
接着,就是他们的“中二”。
其实来之前我会觉得有点尴尬,因为关于Tim我知道的最大的新闻,就是他在《死侍2》的前期筹备中因为跟贱贱意见不和被踢出局。所以在初期我根本没准备几个关于《死侍》的问题,怕他心里膈应。
可没想到,在我前面的两家采访反倒是他主动说到《死侍》,他说到自己40多岁才成名,第二部作品就拿到2亿美元的投资。虽然这在好莱坞不算特别高的那种,但他说如果自己是那些老板,把钱给到自己都会打鼓。他挺感恩的。
但当我们聊到那些新奇的技术,开挂的老电影的时候,我感觉我面前坐的就是两个技术宅。三四十岁的人了,各种脏话往外飙,Tim那双纹着图腾纹身的花臂一直激动地挥舞。聊完以后我们合了影,他俩还特高兴地说了一句“下一个哪位?”
我挺开心的,老小孩儿嘛。这也印证了我一直的一个观点:想要造梦,先得做梦。这场梦不醒,才有拍出好作品的可能。
我对自己还有一个提醒,以后录音千万不要放在裤兜里了。生理上硌着裆很难受,心理上回来听不清录音,更难受。
- END -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怎么招都不行(ID:zenmezhaodoubuxing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