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影像中的温情流淌 ——评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旨意蕴
视听影像中的温情流淌
——评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主旨意蕴 文/lipo
寰宇茫茫,生命无限。其实远比时间更加宏源博大的话题比比皆是,如归宿如造物如起源如毁灭。但导演大卫芬奇却把生命如此纷繁复杂的爱的交错只用一次逆行就被表现得一丝不挂般彻底,一览无余的同时也心悸于大卫芬奇处理大时代跨度时的镜头张力。如果说《阿甘正传》的时间是生命的流逝,那么《搏击俱乐部》里的时间可以说是静态;如果说《时间规划局》的时间是活着的资本,那么这部《本杰明*巴顿奇事》(以下简称《本》)的时间就是逆行的悲伤。但本杰明巴顿则带着我们在时间之河里感受沉溺之苦。鬼才超越了自我的极限,用阿甘和魂断巴黎、盲刺客同红与黑、大鱼跟各类家族史片之意象杂糅出的一部短篇小说改编来的剧本,营造出了思考密度极高的一系列视觉冲击和温情影像。
颠倒交错的视听语言游刃有余地穿行于现实与回忆间传达着光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绵延不断的繁衍亲情潜移默化的氤氲在严父和慈母间侵染着亲情柔情的丰富内涵。
亘古不变的灵肉之爱肆无忌惮的游弋于影像和温情中渗透着人类情爱的万种风情
至于其他宏大的命题元素,应该不是这部影片想去渲染和表达的,而观众在视听流淌见也会选择性的要抛弃的。不管是阶级、种族、性别还是其他任意的自我身份,之于本杰明这样被颠覆的人生范式在某种意义上说都太过肤浅了,观众也无需过分的解读其存在和戏剧的假定。温情犹如病毒般不可抗拒,就这样的静静的等待它的侵袭。电影终了,观众似乎并不难礼物出人们自我身份的一致性——所谓人生之道,无非是尽人事之外,还要领悟有天意,得失之间方能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