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

今日鉴书
今天推荐的这几本书,都是“入口即化”系列书籍;
如果有本书我们看不懂,也许就意味着作者比我更聪明——
这是我们作为读者,未能免俗的一种普遍的受虐欲心理。
我宁可抵挡住这种诱惑,用日常的生活中的语言来写作。
1.佐野洋子-《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
人生很麻烦,但只要吃饱睡足,就可以继续过日子。
日本作家佐野洋子,15岁从事海报、插图绘画的工作,同年辞职为自由职业,24岁便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以绘本作家出道。
在健忘、迟缓、身患绝症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佐野没有一丝消极,
在面对生存的辛苦和不幸的同时,她能以诙谐的口吻展现出了对生命的豁达,
用淡然与洒脱的笔触,为这最后一步写下精彩痛快的一笔。
你能看到作者用消极而不消沉的心态追寻自由,爽朗、幽默地面对余生,每次看佐野的书,都会觉得“原来生存就是这么回事”。
类似于生活与美食的一本书,充分地把生活中的人缘人际生活气息,还有一些独创的美食日记写了下来。
文章开始有了一种”能读进去”的感觉,这份品质是当代很多作者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读读她的文字你能找到答案。

2.阿兰-德波顿《亲吻与述说》
已经出版了好几本畅销书的阿兰-德波顿,这位欧洲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
他在书中说”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作家。
从一开始写作,我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明确知道我想成为哪一类作家之前,我知道我不可能成为哪一类作家。
我知道我不是诗人,我也知道我不是个真正的小说家
(我讲不来故事,我”发明“不了人物),
而且我知道我也做不来学者,因为我不想墨守那一整套学术规范,
后来,我终于自觉正好适合自己的定位:随笔作家。
《亲吻与述说》这本书出版后,受到欧美读书届广泛好评。
当时作者只有26岁,但当你通读完全文,了解伊莎贝尔的一生,你能从中发现不少共鸣点;
“写书的人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人搞不懂为什么他的大著地球人没有人手一册;
另一种人则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
竟然有人肯巴巴地花钱买他的书而且认真读过。
我属于后一个阵营。”

3.柚木麻子-《下午茶的敦子》
这本书也恰恰是在下午三点左右茶歇时间看到的,当时看到书的封面,就特别想来一杯热巧克力🍫再搭配上核桃红豆蛋糕🎂,
但扼住了自己的想法,把一打重重的书放回书桌,然后瞌睡袭来...
这里面的茶歇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都是直抨心灵的直白生活与对话。
拥有诸多励志言辞的敦子,焦虑中仍然坚持自我的三智子,都能够在彼此鼓励下完成工作。
推荐给职场女孩子的元气之书,尤其推荐给,对工作感觉到疲惫,或者刚开始求职的人。
从一个鼓励茶歇的对话中,体会到了这份鼓励的属性 ——
三智子和敦子坦白,说每天在公司端茶倒水的茶水小妹。
敦子是这么反馈的“很好啊”——everything starts with tea,
不管是打仗,还是审判,谈判能手英国人,到了下午三点就全部中止,是下午茶的时间。
“所有事情都随茶而始”,
“你的工作才不仅仅是打杂,只要动动脑筋,说不定还能成为公司的舵手,利用会议主持的身份,多提点方案吧!”

4.《松浦弥太郎-自在的旅行》
“在喜欢的街道,寻找喜欢的地方,展开属于自己的旅程吧!”
因为之前看过松浦老师的其他著作,
比如《100个基本》、《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日日100》(讲他珍爱的100件物品的),
是一个活得特别通透的一个作家,尤其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生活理念,很深深的震撼了我对待生活的价值观。

《自在的旅行这本书》中,让我最为惊艳的,还是他的娓娓道来的笔触,和这本书中不少惊艳的插图。
有一种巴不得立刻马上就扎进这样绚丽的世界里的冲动。
那温暖橘黄色的旧书天堂,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意式浓缩咖啡。
那干净明朗的午后温哥华阳光,与台北摩托车车道静静等候的人们....
在纽约曼哈顿繁荣的市中心,感受垂直城市带来的魅力,生活在别处,却能近距离地感受人文气息。






5.冈尾美代子-《没有动力的时候,一个人发发呆也好2》
在“什么都没有最好”这一个章节中,一段话让我深以为然——
“也许待在朴素的地方,人会变得越单纯。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早那个是被难看的、威严耸立的或者俗气的大厦包围,他们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久而久之,心情变得抑郁,感觉心理像长了草一样般。
所以,我们向往去一个深都没有的地方。把之前看到的风景一笔抹去,让心情回到初始状态”。

由此得到的力量,足以让我们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