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日记:跻身央美校园

我父亲如果还活着,不知道会怎么评价我能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说真的,我自己也很意外可以跻身央美的校园,像我这么一个对于画画从无兴趣、且觉得看画展很无聊的一个人。不过也是很奇怪,我周围的人都很会画画,包括我的妹妹、我的外甥女,以及N多年前的某位追求者。

真心感谢央美的老师在70+的报名者中通知我来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之“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人才培养”。两个月前,北京还是夏天,经历了“上海-北京-上海-贵州板万-浙江东阳-北京”的旅途,今天,北京已经供暖了。
授课的老师以央美老师为主,并邀请了诸多乡建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有些课件让我大开眼界,十分佩服他们在乡村付出的努力。
还稍微了解了一下央美的教学学术传统,例如,4月是央美传统“下乡月”。
“下乡”,全名“下乡下厂下部队”,是央美独特的教学学术传统。从延安鲁艺时期开始,美院的艺术创作就坚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始终和老百姓共命运。“下乡下厂下部队”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通过下乡下厂教学,央美学子在实践中厘清艺术何为,也初步懂得艺术家应该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艺术。
所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直不缺央美师生们的身影。
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才华注重在“画艺”,而缺少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他们的重点偏重于“物”,而非“人”。
以我们这次到访的贵州板万而言,央美在这里投入的各种硬件设施一级棒,但村民的内生动力却是缺失的。
我向随行的助教曹卿博士建议,希望未来他们可以联合人民大学的社会学一起参与行动,以两者的力量合力来推动一个乡村的发展。
全班共有30位同学,大部分是高校的老师,也有一些乡建的实践者。来自公益组织的代表仅有两家——乐创益和自然之友。

这是一张“非真相”照片,来自雷大海老师的“导演之作”,他让我将锄头抡高一点,以至于我自己忍不住笑场了。

真实的画面是这样的,不过也不是常态,我只参与了不足一刻钟。

这是另外一张“非真相”照片,来自沈圣哲的借位拍摄。

这才是真相!

有时候想想,人生的际遇真是不可测,因为这个培训课程,我来到贵州的一个布依族的寨子,为当地村民的戏台搬砖瓦。这张照片是真实的,也是一群女生唯一能干的事情了。其他的活,我们一接近戏台,师傅们都很紧张,生怕我们的“帮忙”会耽误他们的工期。

而这个乡村,也将因为这个戏台,有了第一场在晚间演出的布依戏。

而板万,也回馈了我们满天的繁星。(我们的相机拍不出星空,这张图来自“大山小客”的李正方)
谢谢乐创益的志愿者们和合作者们,你们的付出和参与使我有机会代表大家参与了这个课程,度过了很有启发性的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