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读书笔记
好奇心
- 在某种程度上,遵循好奇心会使人陷入与权威的冲突中。
- 好奇心往往是对自己所处形势或者环境作出的一种积极反应。
- 互联网的惊人潜力却被我们仅仅用其来刺激消遣性好奇的偏好给削弱了。网络使我们很容易找到某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淡化了我们寻根问底的习惯,因为这样的习惯需要耐心。
- 认知性好奇描述了一个从简单地追求新鲜感到亲自尝试去理解和认知的深入过程。它是在消遣性好奇成熟之后产生的。
- 认知性好奇是一种对文化信息的渴望,是我们得以走出非洲并扎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 人类特质之一。
- 婴儿的好奇心是有依赖性的(安全感需求),他们好奇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物理环境。儿童的好奇心离不开父母的参与,需要父母及时予以正面的解答反馈。对儿童提问的忽略有可能减少了他天生的求知渴望。
- 婴儿经常通过指着某个东西来表示他们对此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指向』这个动作是想向他人学习的表达。婴儿的大脑小于成年人,却比成年人多出了几百万个神经联接,而这些线路的神经联接却是一团糟,并且神经细胞之间的通信效率远低于成年人。因此婴儿对世界的感知既是极度丰富的,又是完全混乱的。
- 好奇心是一种认知行为,是对已有信息的缺口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源于我们内心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心智需求。人们往往不会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物感到好奇,人们只想知道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当对某个对象一无所知的时候,就很难对其投入精力。
- 那些被视为不好奇的孩子或成年人可能只是源于另一个原因——对某一事物的基本信息暂时缺乏了解。对于某事物了解得越多,对于其未知部分的好奇心就越强烈。
- 很多偏见的产生都可以解释为缺乏对自己信息缺口的感知。过分自信会削弱好奇心,妄自菲薄亦如此。
- 我们一生都站在一个洞穴入口前,徘徊与熟悉事物所带来的安全感与新奇事物带来的向往感之间。
- 引发好奇的信息缺口。 信息缺口可以作为有效的诱饵,很多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巧妙利用了信息缺口,设置了悬念,激起好奇这一人们共同的渴望心理。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通常会在一开始向听众抛出一个问题,然后提出几种可能性,最后才揭晓问题的完整答案。而此刻,听众会更容易相信最后这个答案是最正确的,因为听众在填补信息缺口过程中产生了情绪上的满足感。
- 【奥秘与谜题】奥秘是抽象的,很模糊,不及谜题直观。奥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这涉及一系列高度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是无法简单回答的。比如:如何能更好地打击恐怖分子? 谜题是具体的,可以被解决的。比如:本拉登在哪里? 奥秘比起谜题有这更长的半衰期。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更热衷于谜题,而不是奥秘。仿佛所有的社会复杂问题都视为有这简单答案的谜题,媒体喜欢把人生转化为一系列可以被简单解决的谜题。网络搜索会带给我们一种任何问题都有确切答案的缓解。我们需要抵抗这种来自文化的压力。谜题能给我们带来回答问题的满足感,尽管有可能甚至完全没有抓住要点。一个仅仅按照谜题的方式来思考的社会或阻止,往往会过于关注它所设定的目标,而不会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可能性。奥秘使我们一直专注于未知的东西,从而激发长久的好奇。它会一直带给我们一种『清醒并且活跃』的感觉。
- 【网络对好奇心的挤压】通过网络找到问题的答案是如此高效,以至于它扼杀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富有成效的挫折感。教育的收腰目标不是或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而是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此产生真正的兴趣。网络能有效地填补信息缺口,但同时也挤压了好奇心。
- 网络让学习看似更容易,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忽略了藏在困难中的价值。当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时,困难是有益的,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被迫更努力地解码和整合输入的信息。这促使我们思考,并且思考得越艰难,就越能更好地记住。当人们快速学习时,往往掌握得很肤浅,日后更容易遗忘。同时,人们也很难将新获得的浅层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背景中,那也就意味着新知识不具有『迁移性』,不适用于其他问题。(学习应该结硬寨,打呆仗)
- 好奇心依赖于摩擦阻力,依赖于填补信息缺口过程中得拼搏、依赖于不确定性、奥秘以及对无知得意识。
- 小说和电影在我们得大脑中呈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场景得模拟,帮助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现实。
- 如今问题得根源在于信息太过丰富且非常容易获得,我们却在逐渐失去对知识探索得兴趣。
- 好奇心是依赖于那些没有被解答得问题来维持得,然而谷歌有着所有的答案,从来不会说我不知道。从信息得角度来讲,这使我们会满足于已经获得得知识,而轻率地忽视了尚不知道得部分。
- 已有知识得储备越多,新知识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着更高得创新性可能。这就是知识得群聚效应。那些有着强烈好奇心得人,会认真地经营自己得长期记忆,生活在一种增强现实中。他们见到得所有事物都有额外的、有意义的且有多重可能性的层次,而这些层次是一般的观察者所看不到的。
- 狐狸躲避敌人的方法很多样,有创造力但是耗费经历,而刺猬刺猬只采用一种实验过并值得信赖的策略——蹲下蜷起来。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趣味策略】无聊大会是以寻常的、显而易见的或被忽视的对象为主题的讨论会。旨在向人们传递: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微不足道或毫无意义的事物,若你仔细观察会惊喜地发现其巨大的魅力所在。它们仅仅是太习以为常,表面上看起来无聊,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去关注它,去发现其所隐藏的趣味。比如煎鸡蛋:思考他们是如何因为凝固而变熟—蛋白质持续受热不再溶解而变为固体的过程。仿佛眼前的每个鸡蛋都变为了一个微缩的战场,蛋白质在里面与热量勇士激战,观察每个鸡蛋,看什么位置上的蛋白质最先『战败』,中间的或是边上的。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这些平凡的事变为更能激发起自己好奇心的事,因为一旦你开始对其感兴趣,就会更乐意去投入时间。大部分人都可以利用好奇心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这是一个选择,我们可以任由熟悉的事物变得无趣或有趣。一旦我们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好奇,我们其实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 好奇心的练习对于想要实现快乐而美好生活的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个人的任何经验无一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对别人产生好奇,我们才能挣脱这种被牢牢束缚的自我沉迷。因为这也是改变生活中的无聊、重复和狭隘的挫败感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