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山专栏丨我们与它们的死亡,并非毫不相干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 - 不 - 相 - 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

好几次乘座前往北美的航班,我都坐在靠窗的位置,只为多看一看经过的阿拉斯加冰川。面对天地间如此古老而壮观的自然景象,一种肃然和神奇的宇宙情怀油然而生,这里的事物决不只是现象,而是一种凝固的永恒。传说冻结的冰层中居然仍有一种虫子存活,其生存方式极为神秘,只能活在酷寒中,冰河融化,温度升高,即告死亡。

我的朋友马战峰用镜头纪录下托木尔峰脚下壮观的西琼台兰冰川,托木尔峰北侧的汗腾格里冰川全长60.8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是更令人惊叹的奇迹。冰川代表着凝固的时间,冰芯纪录了气候的变迁,如果我们失去了冰川,人类会怎么样?
冷冷的冰川之于我们,就像它那孤芳自赏的个性一样,它与人类的生活相去甚远,冰川仅仅是地质的偶发事件。冰川不会杀人,也不会取悦于人,它们拥有的任何易动感情的属性都是由人类的想象赋予的。冰川的复杂美感——就像沙漠的弧形沙丘、极地的冻土地带、热带雨林的阴森深邃等所有的野外景观,被人类作为浪漫的存在,但实际情况是更致命的存在。

在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导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这是一种与好友逝去同样的悲伤,不过区别是,冰川死了,我们不会掉一滴眼泪。我们与它们的死亡,并非毫不相关。就像有哪一个人会为物种的灭绝而承担责任呢?大自然在飞速离我们而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野生脊椎动物已有一半在过去四十年间灭绝……这些表象的背后还潜伏着更深重的灾难。南北极的冰盖连年在持续融化。巴黎协定实施不顺,气候变化带来更多极端天气等等,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人类一手打造的未来世界中,自然的参与将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也将严重受损。

对于一个登山爱好者来说,冰川的命运是登山运动的基础,如果世界失去冰川。登山者将去哪里攀登?9月底,瑞士气候人士聚集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皮措尔冰川举行了庄重的“告别仪式”,正式宣告这一冰川的“死亡”。伴随着阿尔卑斯长号奏出的哀乐,随行的牧师与环境科学家分别发表纪念冰川的“悼词”,活动参与者还特意献上了花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冰川学家马特亚斯·胡斯表示,自1850年以来,瑞士境内有超过500座冰川消失。其中只有50座拥有自己的名字。所以今天人们纪念的皮措尔冰川不是瑞士失去的第一座冰川,但可以说是人们研究得比较彻底的冰川中第一座消失的。


冰川通常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带存在的天然冰体。在冰川形成的地区,降雪、积雪的速度常年超过融雪的速度,一些巨大冰川的成形能跨越几个世纪。冰川的大小并无明确标准,国际惯例通常把覆盖面达到10万平方米的冰体视为冰川。据科学家回顾,皮措尔冰川早在1893年就已经被纳入冰川监测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它在2006年起开始迅速消融,短短十几年间融化80%至90%,面积仅剩2.6万平方米,还不到4个足球场大。瑞士气候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德贾科米表示,从科学角度上说,冰雪成分的大量流失已令皮措尔失去了冰川的属性,成为全瑞士第一座正式被学界宣告死亡的冰川。

德贾科米说,它的消失极具警示意义:瑞士80%冰川的规模与之相仿,如果现在不做出应对措施,那么皮措尔的命运可能代表了瑞士冰川生态的未来。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根据瑞士研究人员的估算,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可能将在2100年前全部融化。冰川的消失将严重影响欧洲的旅游业,并可能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对山地国家来说将是一大打击。

冰川变化是环境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参照,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农业灌溉、日常用水供应、动植物生态,以及海平面的高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冰川生态经历着剧变:自1912年以来,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持续萎缩,截至2009年已经减少85%左右。学术界早在10年前就已发出警告,赤道雪山奇观将在2022年完全消失。2015年,我的朋友Will Gadd在乞力马扎罗山攀登了冰川,这是他向它告别的方式。

未来冰川的演变将在逐步改变气候变化的方向。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的气候模型来模拟不同变暖情景对阿尔卑斯山冰川的影响,如果气候继续变暖,阿尔卑斯山将在本世纪末大部分无冰,但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可以保持低于2摄氏度的目标,阿尔卑斯冰川近50%将可保存。无论发生什么,至少有一半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体积可能会消失。

瑞士并非首个为冰川举行葬礼的国家。2014年,冰岛奥基库尔冰川被宣告死亡,享年700岁。冰岛政府为这座冰川举行了国葬——冰岛总理雅各布斯多蒂尔亲自出席了仪式。奥基库尔冰川的墓志铭极具警示意义:谨此纪念国家首个失去冰川地位的山峰……在未来200年间,我国的所有冰川皆有可能会面临同样命运。我们知道该做什么,但只有你们知道我们是否做了。在科学家看来,类似的活动极具教育意义:因为气候变化的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不过是一堆骇人的数字和复杂的科学模型,而这种活动形式却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危害。
ElegyfortheArcticLudovicoEinaudi-ElegyfortheArctic-Single
应绿色和平的邀请,意大利钢琴家Ludovico Einaudi在挪威境内斯瓦巴群岛海域浮冰上现场演奏了为北极创作的曲子《北极挽歌》。

自2014年以来,科学家就不再称奥基库尔冰川为冰川了。它的大小减小到不足1平方公里,厚不到15米,导致冰川学家宣布它的死亡。冰川专家解释说:冰川必须足够厚才能能够移动,因为其自身的重量 -如果它变得太薄,它将停止移动,并在此时将其声明为“死亡”。

自2014年以来,Okjökull一词也不再使用。冰岛语中的jökull意味着冰川。由于不再有冰川,因此Okjökull现在简称为Ok。赖斯大学的人类学家Cymene Howe和Dominic Boyer是冰岛文化的学者,近年来,由于Ok的死并没有引起世界范围的轰动,使他们感到惊讶。因此,他们决定在2018年拍摄纪录片《冰川》,片名是“ Not Ok”。

委内瑞拉将成为第一个失去冰川的拉丁美洲国家。9月24日,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洪堡冰川将在20年内消失,安第斯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所的路易斯表示,我们与它们的死亡,并非毫不相干。人类已经从自然力量为地质营力的世代,进入人类活动指向地质变化的世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变得相互依赖,唇齿相依。有人可能会说,挽救冰川不如花钱拯救人类。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最终会反馈到人类自己身上,从而决定我们的未来。

我最尊敬的生物学家乔治·夏勒说过:你可以开展世界上最棒的科学研究,但如果不参与情感将毫无意义。保护基于内心的情感,这个道理绝不能被忘记。只有受到情感的刺激,才会有所行动,相信每个热爱冰川的人都深信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