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找不到工作的菜鸡的第N+8天
本菜鸡今日有进步,虽然还没有工作但是参加了一场胜算还算高的面试。面的是家乡小城的一家国企,事业单位编制。 早上六点多闹钟响,响的我脑壳疼。窗外天还没亮透,老妈走进来一把拉开窗帘把我从床上薅起来。我洗漱洗漱出了门,7点半不到就到了面试的大厦。看看时间还早,直接去了卫生间,掏出化妆包,对着镜子开始贴双眼皮贴化底妆,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我行我素。靠着平时养成的肢体记忆,拿着彩妆蛋往脸上怼,因为脑子胀的疼,实在管不了洗手台的过于昏暗的灯光和进进出出的同批面试者打量我眼光。 九点正式开始面试,我排第一个。原计划每人十五分钟的面试到我这面了30分钟,面试的问答环节,几乎每位面试官都问了问题。鉴于本人学的社科类专业和万金油似的岗位,也没有对口的经验可以聊,本人硬生生拔高到了个人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层面,自我阐述时真心实意的话术即有戍边战士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感,又有村里翠花没见过世面硬扯的尴尬感。这一通下来,自己都微微有些被说动了,好像面试的这份工作真的是自己梦寐以求,可以大展拳脚,回报社会的一份工作。 实际上呢,不是。面试给了两道题,第一题问的就是如何看待工作中同事搭便车或者根本不干活的情况,这道题真的太国企风了。我把问题拆成了三个层面:1、对待工作的态度;2、对待同事工作中搭便车的态度;3、如何对待同事和领导的评价。问题问主要是第二个层面,我知道,可是我回答不了,而且很厌恶这样的情况。铁饭碗进了就能稳稳当当一辈子混下去,行政岗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得和不同员工打交道,维护各种关系,考验的更多的是情商,而不是我的业务水平。而我,为了毕业后有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主动来面试了这样我原本很讨厌觉得很没有价值的岗位,还能装模做样地一通乱吹。吹着吹着怕是要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了,为了一份体面和世俗而活着。 话说回来,我在面试时的临场发挥还是欠了一些逻辑,话语组织不清。向他人阐述问题时更喜欢画面式的描述,而不是有逻辑有结果地123条条道来。这样的说话方式,往往会造成我自我陶醉式的巴拉巴拉,而面试官听起来很累,捕捉不到什么信息点,觉得我说的无用信息太多,废话连篇。这个毛病日常就得改,话术组织是一部分,思考逻辑的呈现也是一部分,按照我原来的回答方式,既没有逻辑人家也听不懂,不刷我刷谁呢? 进入秋招到现在一个多月,自己社会了很多,看清了很多。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求职方向,不知不觉中也妥协了很多,改变了很多。这段成长过程,带走的不仅是身上的四斤肉,还有很多莫名的自信和眼高于手,以及坚持。我能切实感受到,身体里的一部分被新的成分代替了的那种难过,纠结和不舍,但这一切必须发生,我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权力。求职中很多时刻,脑海里浮出一个问题“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害怕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可替代性太强,马上就被淘汰,或者没有成长的空间,走进死胡同,只能紧紧抱住手中的饭碗。往上走很累,我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