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都干了什么事
17岁,它像一个边界,往后退是童年,往前走便成年。
它是稚嫩的末期,成熟的初期,懵懂与感性的交界点,它有着将满未满的绝妙,欲成未成的动人。
像花朵含苞待放前的蓄力,想尽情吸收些养分,再更好的步入成年人的框架,绽放盛开。
于是我在17岁那年,为了给自己个成年礼,做了人生中第一件“大事。”
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北京。
不是追逐梦想什么的,而是,总觉得17岁前的自己,被困在日复一日的城市里,没有目标和方向,虽然不知道如何前进,但那一刻,我想先走起来再说。
于是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开始了对自己的探索。
我记得,当时我买了票,提了一小包行李就来了,没跟任何人商量,也没想好来北京干嘛,没有规划,没有目标。
只是想看看,到处看看。
北京所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有很多影视公司和文化产业园,它给我的最初印象——真是一个文化产业旺盛的大都市。
说一个至今我都觉得很神奇的事,我在一个文化产业园瞎逛,然后机缘巧合,碰到一个节目组找现场观众,录制嘉宾是钟汉良,是一期访谈节目。
我当时那个激动啊!差点叫出声!钟汉良!!妈呀!!从小的偶像呀!!!
小时候特别喜欢他演的《天涯明月刀》,包括书也是看了又看,金典台词我还记得: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里!”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彷佛是空的!”
啊,活在岁月里的人,一会就要出现在眼前了,我激动的排队报名,然后紧张忐忑的进了演播厅。
录制现场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没有电视里呈现的华丽和从容,到处都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慌乱又紧迫。
我在观众席坐下,看着跑来跑去的工作人员和来回呼应的对讲机,嘈杂声伴随着我期待的等着主持人和嘉宾上台。
“3、2、1、开始!”
随着现场导演的话音落下,舞台灯光全亮,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上台。
“让我们有请本期嘉宾:钟汉良。”
“啪啪啪啪……”
台下的我们雀跃的欢呼鼓掌。
以前从电视里看的人,现在从电视机里出来了!那种感觉,真让人恍惚。
灯光打在他的脸上,他的轮廓勾勒出一道金边,闪闪发光的,他本人比电视上看起来要消瘦,但很利落清爽,讲着一口夹杂着港台腔的普通发,我仔细观察他的气息,一上一下的喉结,谦逊有礼的言谈举止。
其实录制时间挺长的,很多观众录到一半都玩起了手机,只有我,从头到尾的兴奋和珍惜,对一切都很好奇,生怕几个小时后过去后,就在也见不到他了,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机会能见他,要好好珍惜。
那时候的我太小啦,小到根本无法度量一辈子的长度和宽度,片面的忽略了命运的多种可能性。当时的我怎么都没想到,多年之后,我也从事了影视行业,还因为工作关系,跟他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和沟通。
其实那一次从北京回来后,我的人生便开始有了方向,以前我都不知道要干嘛,后来有了目标:做影视行业。
我的人生轨迹,因为一次突发的旅行,发生了变化,后来我报考了北京的传媒学校,来了北京念书,然后工作,直至现在。
今天听到一首他唱给自己17岁的歌《嘿,你还好吗?》当第一句清唱起来“hello how are you ” 堆积成灰的记忆,被一层层唤醒。
17岁,那个遇见他的年纪。
如果17岁那年,我没有来北京,没参加哪场录制,我不知道我现在的人生是否会有新的方向。
我又想起那个灯光照射在他脸上勾勒出金边的样子,一个闪着金光的人,时过境迁,他还是这么干脆利落,童颜未老,而我已经长大,也扎根于北京,投身于当初憧憬的传媒行业。
啊17岁,真是一个黄金年龄,不知道你们的 #17岁都干了什么事# ?有没有做至今都难忘的事?或是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的事?
如果你正处于17岁,哇,那恭喜你朋友,你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刻,命运中关键的转折点,你的三观和轨迹开始逐渐形成,要趁这个时期,去看更多东西,去憧憬你的将来,去羡慕一些人,去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事,见贤者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别惧怕摔倒,也被畏惧尝试,你有很多试错机会,日子还很长,有大量时间喂养梦想,命运也许还会在一瞬间被更改,想想此刻你的 17岁都干了什么事可以立flag,趁阳光正好去完成它。
朋友们,要给未来的自己,加油打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