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3 Arran 10&等等
昨天去参加了Arran的品鉴会。当我走在路上远远看到一个白色西装的男子时,我基本断定了他就是今天晚上的品牌大使。
品鉴会更多的是宣传产品,介绍生产企业,试用产品,基本上所有的都是这样的流程,适用于任何产品的小型推广活动。
原定7点开始,主办方觉得到的人数不够因此推迟了起始时间,并未做说明沟通,让人对其专业性打了个问号。7点半开始后,整个宣传的PPT显得极为凌乱,如果是品牌介绍可以着重讲下酒厂风格及历史,如果乏善可陈,也不需要用几个蒸馏器的图场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来作为开场,毕竟下面坐的不是傻子,整个品鉴过程更像一个自以为是的老师带着一帮傻学生告诉你你该去怎么做。。。
放空看起了手机,终于介绍了新品Arran10,大使强调到我们这几个是中国第一批喝到这个新款的。然后又强调了好几次,此处省略好多字。

新款刚喝,酒精感特别明显,有点扎嘴。略微的柑橘调,接着是一大口海盐味,久久不散,接着是皮革辛辣香味。为了确认自己不被大使误导喝出丰富的奶油味,我接连喝了3杯,确认无误后辨明了它明显的海盐风格。整个酒体较薄,让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咸,却又不是那么舒服。外加上大使的聒噪,让整杯酒都缺乏吸引力。
第二款,是雪莉桶,大使旁敲侧击的说某些酒厂过桶时间太长,搞的你喝起来酒是一股木头味,打破酒的平衡,然后不失时机的提到了百富。作为百富的死粉,我把这杯一饮而尽,去寻找Arran短期过桶的滋味,却发现跟众多雪莉桶的其他品牌相比,这款酒真的缺乏特点。
第三款,麦克默。大使说了艾雷岛上的波摩、拉加维林、阿贝,不知所云的讲了一通泥煤,互动环节强行将台下所说福尔马林说成台湾的正露丸的味道,可是,谁知道正露丸是个什么味道?此处再次省略好多字。闻香,轻微的烟熏味,所以大使说这是一款想喝烟熏泥煤又不太容易接受的人会可能接受的酒,毕竟它的PPM只有20。在大使聒噪的同时,一大口入嘴,有略微的烟熏风味,接下来又变成了海水味,其他的风味十分细微,以致于大使在讲其他风味时,台下的好几位都面露难色。

而大使也说,今天的酒整个海盐味贯穿全场。在为数不多喝Arran10年的几次中,给我的感觉都是很清新轻盈,有淡淡的奶油香,香草味,是毫无负担,清淡甜美的酒。
而这次的改版,10年辛香料的回味很重,同时海盐在整体品饮中过于突出。大使自身困惑的同时,也并没有给出一个好的解释。以致于有两位也和我一样,早早坐回了吧台喝自己喜欢的酒。
作为一场品牌推广,这个大使无疑是挺失败的,PPT的不成体系,并没有带明显有酒厂风味的代表作,新款旧款酒的区别只说如果你想对比,可以到吧台点一杯旧的,让人觉得备受戏弄。同时缺乏中立判断带货行为过于明显,要知道每一个喝威士忌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莫名其名自己喜欢的酒被别人打上一些标签的不适感会对该推广品牌产生怀疑态度。
所以,Arran,拜拜咯,你们的大使,真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