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虎兕陈蔡绝粮
孔老师当年因对鲁国失望透顶,一气之下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如今都快五年了。如今吴国正与陈国开战,楚国又帮助陈国反攻。而正在几个国家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我们的孔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现在正走在去往楚国的路上呢。
孔老师在周游列国的途中也一直关心着各国的新闻,他听说有一天,楚国上空出现了一大片鲜红色的云,像是一群缤纷艳丽的鸟。楚国的天文学家看到这个景象,就跑去跟楚昭王汇报,说这是黄河里的神仙发脾气了,劝楚昭王祭祀一下河神。楚昭王知道周礼有规定,祭祀是有地域限制的,现在楚国天上有异象,竟然会是黄河的神不远万里地来捣乱吗?所以他觉得这个天文学家纯属胡说八道。

最近,孔老师受到了楚国的邀请,得知楚昭王原来是想向自己请教治国方面的问题,孔老师很开心,他觉得这个楚王很有想法,自己的理想说不定能够在楚国实现了,所以就带着学生们去见见这个楚昭王。
这一天,孔子师生走到了蔡国的一个小地方,叫桑落镇。
这个桑落镇就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挨着楚国,最近这几个国家互相打成了一锅粥,这个镇子里的百姓能跑的早就跑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腿脚不便,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了。
孔子师生走了一天的路,到了黄昏这阵,感到又饿又累,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吃饭和睡觉。子贡和子路在村子里找了很久,才看到有一户人家,门口的篱笆七扭八歪的,家里只有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正坐在门口晒太阳。
“老人家,我们走了一天路,路过您家,想今晚在您家歇个脚,借宿一晚明早再出发可以吗?”子贡向老人行礼,“老人家,我们这一路上都没有吃东西,现在实在是饿了,您家里还有什么吃的吗?我愿意多付给您银钱。”
老人看看空荡荡的屋子,叹了一口气:“唉,我也不要什么银钱,这个镇不剩多少人了,你们可以随便来住,只怕你们读书人吃不习惯。”
说完,老人就回身去收拾屋子。子路见状赶紧帮忙,等子贡带着老师回来时,子路已经把草席子都铺好了。老人端来一个大罐子,揭开上面的盖子,说:“这锅野菜糊糊就是我的晚饭,不知你们读书人能不能接受。初秋这个时候,去年的粮食吃完了,新粮又没下来,最近又赶上打仗,地里庄稼也被糟蹋了许多,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了。”
子贡见那罐子里装着大半的水,许多野菜的碎片沉在罐底,还有一点点磨碎了的棒子渣,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点缀在这锅汤水里。他皱了皱眉头,要知道,子贡是学生中家境最好的一个,他哪里吃过这个呢!幸好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少带了一点点吃的,这一晚大家将就着吃了一顿,赶紧找地方躺下,只等着转天离开这个镇子。

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清早,当孔子师生收拾好东西,准备继续前往楚国时,却发现镇子的出口已经被军队严防死守了起来。军队中不仅有蔡国的士兵,竟然还有陈国的士兵。他们有的扛着长矛蹲在地上,有的拎着大刀走来走去,可他们一见到孔老师,马上都站了起来,把兵器都对准了远处的孔老师,露出了神气又凶狠的表情。子路把眉毛一竖,把袖子一挽,就想杀出去,被孔老师给拦住了。子贡去找士兵商量,却也是摇着头走了回来。
原来自从孔老师准备去楚国的消息传出后陈、蔡两国的大夫们可紧张坏了。他们心想:“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最近在陈、蔡两国可待了不少日子了,对我们国家的情况一定了解得很清楚。如果孔子能够帮助楚国,楚国肯定会更加强大,这样我们陈、蔡两国可就不安全了。”想到这,他们秘密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派一队士兵把孔子的队伍给拦住。
在桑落镇,孔子师生出不去,只好又住了三四天,这几天的日子更不好过啦,大家天天饿着肚子,只能用苦得难以下咽的野菜充饥,可即使这样,孔老师也还是天天给学生们讲解礼乐,他带学生反复地朗诵《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诸。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诸,或潜在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颜回身体一直不好,饿了这几天更是面黄肌瘦的,可一听老师弹着琴朗诵这首诗,他仿佛吞了一口牛肉一样精神起来,他知道,老师是在说自己像是在沼泽的鹤,在深渊的鱼一样,等着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可坐在墙角的子路可就忍不住了,他平时性子最直,又身强力壮,实在是忍受不了饥饿,这会正听着肚子里面开音乐会呢,却听见老师还在跟没事人似的弹琴读诗,心想:要是给鹤饿上三天,我看它还能叫出来吗?三天不给鱼喂食,我看它还游得动吗?
“老师!”
孔老师也几乎四天没吃东西了,他正闭着眼睛倚在墙边休息时,忽然听到子路低沉的声音从黑暗中中传来。
孔老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看到子路和子贡两人,面目憔悴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子路问:“您说,君子也会陷入绝境吗?”
孔老师思考了一会儿,心平气和地说:“当然,君子也会陷入绝境。”他看到子路的眼神中非常迷茫,于是接着说:“可绝境中的君子并不惊慌,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理想。但小人遇到绝境一定会惊慌失措,这才是真正的绝境啊!”
“子路,《诗经》上有一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
“是什么意思呢?”
“是说一个人又不是犀牛,又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中游荡。””
“说得对。那你认为我现在是不是走错了路,要不我怎么会像野兽一样在旷野中游荡呢?”
“老师的道是不是有错误,我不敢确定。” 子路的回答毫不客气,可以听出他一肚子的怨气,“可是我觉得,如果别人不相信自己的话,说明自己的仁德还不足够;如果别人不接受自己的理想,说明自己的智慧还不足够。”

然而孔老师静静地说:“如果仁者的话一定会使人相信,当年的伯夷和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要是智者的理想一定被接受的话,当年的王子比干也决不会被残忍地杀害了。”
听了孔子的话,子路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低下了脑袋。
孔老师又转向了子贡:“子贡,你觉得呢?”
子贡想了一会儿,说:“老师您的理想太崇高了,可就是因为它太崇高,恐怕不能被天下人接受。不知道您是不是可以把您的理想稍微降低一点标准,以迎合社会的需要呢?”
“子贡,你的想法的确很聪明。可一个好农夫,虽然擅长耕种,但并不能保障收成;一个好工匠,虽然能把东西做精美,别人却未必都会喜欢它。一个君子学习的目的在于追求理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去迎合这个社会。子贡,你这样说好像不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是为了被社会接纳。你的志向还应该更远大一些才对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也默默无言,像子路一样低了脑袋。
孔老师接着问道:“颜回在哪里?”
听见孔子的呼声,颜回马上用尽全身的力气从草垫子上爬了起来,进屋来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孔子盯着他问道:“《诗经》上说‘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现在的我,就像一只游荡在旷野的野兽了。你认为我走的路是正确的吗?”

颜回饿了这么多天,他的脸色几乎像死人一般苍白,他的身影,也像是河边的芦苇一样柔弱,可是他的双眼,仍然闪烁着聪慧的光芒。他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您的理想是非常伟大的,所以才不能被天下所理解。可我希望您能够排除一切困难,始终坚守理想。虽然天下不容纳您的理想,但这并不值得忧虑,因为不被容纳,反而能证明您是个坚守理想的君子。作为一个追求理想的人,应该以放弃理想为耻辱,而伟大的理想不被接纳,这是治国者的耻辱啊。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脸上露出笑容,他开玩笑似的说:“不愧是颜回啊!讲得真好,你小子要是发了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颜回在困境中也能保持这样的乐观。可一转眼,大家已经饿了六天了,尽管颜回并没有放弃希望,但是身体也快撑不住了。
这天,子贡用高价不知从哪买来了一些米,这下大家的精神头可都提上来了,于是纷纷忙着准备这顿饭。有了米,赶快淘洗做饭,火在灶膛里蹦蹦跳跳的,从窗户往外冒着蒸气,一股扑鼻的米饭香气在室内弥漫。

子路正在井边打水时,不经意发现颜回抓了一小撮蒸好的饭扔到了嘴里。他赶快跑到孔老师面前问:“老师,您说那些有道德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放弃道德吗?”
孔老师说:“那样还怎么算的上有道德呢?”
子路听到老师这么说,就跟老师讲他看到颜回偷吃的事。
孔老师说:“虽然你这么说,可我相信颜回的品格,我觉得这件事肯定有原因,等我一会儿亲自问问他吧。”
饭都摆上了桌,学生们饿了好几天,早已掩盖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有几个学生口水都要滴到衣服上了。
孔老师说:“同学们,刚才我梦见去世的父亲了,他说咱们这次肯定能够脱离困境,为了感谢他老人家,我想先用这饭来祭祀一下。”
颜回听到这话,赶紧拦住老师,说:“不可以啊,我在蒸饭时一揭盖子,发现盖子上掉下来一团灰尘,我想让大家吃了不好,可这么扔掉也太浪费了,所以我把这团弄脏了的饭抓出来吃掉了。可这样的饭是不可以用来祭祀的。”
孔老师听到这番话笑了笑,说颜回做得很好,再看子路,已经惭愧得低下了头。
这顿饭后,孔拉老师将子贡叫到身边,对他说:“子贡,咱们已经被围了六天了,包围的人也一定很疲惫。你现在就到城父,去向楚军求救吧。”

正如孔子所说,疲惫的士兵纷纷睡着,包围非常松涣,子贡偷偷地逃出包围,很快与楚军取得了联系。
在楚国的干涉下,陈、蔡的围困于次日便解除了。孔子一行受到楚军热烈的欢迎,又一次踏上了前往楚国的道路。在路上,孔老师看着远方的桑落村,心中十分感慨,他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一次咱们真是非常危险,但就是在这样的危险中,我看到了你们许多优秀的品质。看来,只要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在克服了重重苦难后,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子贡、子路看看孔老师旁边的颜回,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