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 | 教育部2019年增补专业9个,人工智能专业全解析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编写50本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设50门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普通高校增补人工智能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的9个专业中,就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从2020年起执行。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方面,相关人才如何培养?就业前景怎么样?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产品销售与咨询、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群,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至少一种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应用能力;
3.具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
4.具备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及应用能力;
5.具备人工智能数据集的处理能力;
6.具备人工智能产品推广、营销及技术培训能力。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与信息服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人工智能;
智能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此次公布的新专业中,就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和面向新能源燃料电池生产的氢能技术应用专业。
很明显,国家在为未来储备人才!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情况
早在3月29日,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新增备案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共有196所高校新增,其次是有101所高校新增的机器人工程,第三到第五分别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

与此同时,新增审批专业中,人工智能专业和网络空间安全分别有35所和25所,高居前两位。


- 最先成立的前20个人工智能学院
实际上,我国早已有为数众多的高校成立了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成立了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有38所,包括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

- 国内顶尖高校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一些顶尖高校还成立了研究人工智能的重点实验室。腾讯研究院《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国内顶尖高校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包括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 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应用技术分布
学以致用。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学校对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的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应用技术更集中于视觉类(包括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语音类(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和自然语言处理类(包括机器翻译、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

- 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行业分布
报告还指出,在行业应用上,相比于国外,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更看重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终端产品的市场,而国外企业更注重AI在各类垂直行业的应用(AI+)。

- 全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人才需求量
领英《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则显示,从AI行业细分领域来看,基础层的人才需求量大,包括软件、算法、机器学习等;从技术层看,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对人才需求较大;而从应用层看,处于风口的机器人行业对于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最大。

可以说,人工智能是近年来最火爆的行业,没有之一,进可科研,退可就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薪资高,是很多人心仪的专业。
全国人工智能专业很牛的15所高校盘点
人工智能算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说起计算机大家通常第一个想起的是清华,其实计算机分支很多,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甚至学科排名还在清华之前。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人工智能计算机相关专业获评A+和A的高校及他们的专业,供大家参考。

结语
综上,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也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不仅仅是大学,目前在各年龄段的教育中,都已将机器人教育提上日程。
2017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印发通知,再一次强调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规范,首次将科学教育开展时间提前至小学一年级。
去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近期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超乎你的想象。
内容整合于教育部、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