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何听懂老板的话

嘿!你好,我是小川叔。这里是川叔的职场提神宝典。
前几天上课的时候,有同学遇到了职场里的通常困惑,老板不给增加人手,但却一直拼命塞活儿给团队,大家都叫苦不迭。不知道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后来我问同学,那接了这么多活儿你做的怎么样?对方回答说,也就还可以吧!毕竟活儿太多了,不可能都让老板满意,但是团队小伙伴加班却很辛苦,做为团队领导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做为团队管理者,你的职责是什么?
向上和向下管理,你到底尽到了什么义务和责任?
有太多小伙伴都习惯性在职场里听老板的话,可老板的话你真的听懂了么?

虽然古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老板用人则是各有各的原则,我的前任老板的原则就是,用人就是考试,你考过了,我才会把大的项目给你。
这点也是我和老板交锋两年之后逐渐找到的感觉。
没有人乐意听否定的话,老板也不太爱听否定的话,但老板喜欢下属倾尽全力,她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无计可施,现在你拿出的方案是不是真的就是最终稿,还有可以更好的么?
这种用人的方法,我觉得见仁见智,但我从她一次一次开会,在训斥其他部门的领导,给他们逐渐施压的过程里,逐渐发现了老板的套路。
我之所以能总结出以上这些,是因为后来我也亲身经历了这个环节,而且几乎一模一样。
我带领的品牌部整体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这个时候老板希望品牌部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于是让我参与到别墅项目的营销指导工作里去。
项目上本身就有市场策划人员,我去了之后还带着我手下的设计师,这样顺带解决案场的一些物料设计等工作,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懵的,权责都不明确。
从决策上来说,老板在场,拍板的当然是她,但从流程上说,设计要求都是项目上提报,然后设计师开始设计,我在过程里把握方向,最后形成提报文件。
那么麻烦就来了…… 人的审美有时候是没办法统一,且非常不容易形成道理,我觉得红色好看,你觉得绿色好看,这都没问题,关键是搭配,你觉得红色配白色的字清爽,但我觉得太LOW不上档次,这就造成了一个设计文件,我满意了,提交过去之后,市场营销的人不满意,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思改,设计改完之后,我又觉得丑,于是设计又拿过去再修改。 在这种集团化的公司里,部门合作最麻烦的是不事先说清楚权重,也就是谁管谁的问题,没游戏规则,人人都觉得自己是领导,都可以指点一番。
项目上觉得我虽然是做品牌出身的,但是对项目了解的不多,本来我做这个项目两三年了,你凭什么过来指指点点?你算干嘛的?
我自己觉得,高端品质和调性,其实是取决于你向谁看齐的问题,所以我在做设计方案之前,给设计看的都是参考了高端豪宅以及高定类的产品的整体色调和字体的,你没有审美没关系,但你不能没有审美还一意孤行吧? 于是因为这个矛盾,我和项目上的负责人没少吵架。
老板当然不傻,自然也看出来了,于是一次开季度绩效评估会,我们部门拿了全集团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老板少有的夸了我好半天,说我这个阶段做的事情有条理,成绩不错,落地见效快,方案有想法,巴拉巴拉的……
我听得正美呢,老板忽然甩过来一句,我觉得你和你的小团队应该是全集团目前最有想法,最有干劲儿的团队,完全可以独立成自己的业务部门,甚至都可以出去外接业务了,你说是不是呀? 我听前半句还很美,听到后半句就大概明白老板的意图了,敢情老板前面说好话,就是为了把我架到那个位置上去呀!
我没有再向当年在广告公司那样,有理有据的回绝老板,告诉她这事儿不可行,理由有一二三……,毕竟我也不是当年的我了,我成熟了,长大了,我知道老板说这番话,不仅仅是要给我机会,而是希望先给我机会之前,给我一张考卷。
而对于此时的我来说,顺风顺水的下一步就是瓶颈期,所以与其等着遇到瓶颈期再寻求突破,不如顺势先为自己谋个方向。我笑笑对老板说,如果您对我们部门有这样的期待的话,可能需要给我两周的时间,我需要先摸个底,然后再拿出一套经营思路来,两周之后我会给您做个汇报。 两周后,给老板的提报,我展示了目前品牌部门日常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工作内容,主要是希望她知道,品牌部目前在做什么,工作量是否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除此之外,依据我们目前擅长的内容方向,我们整理出了三个可承接的业务板块,包括内刊杂志的顾问咨询,内刊杂志的组稿以及排版,以及微信公众号代理运营。
圈定了这三个可盈利的点之后,我又向老板展示了目前这三方面业务在市场上的行情报价,综合我们过往的经验和所获得的奖项,我们可以报价多少钱,从而推算出我们一年的毛利润是多少钱。 报告的第二部门就是给老板展示了这两周我依据这三个板块做的摸底内容,包括接洽的意向客户的情况。
我所主编的杂志连续三年都夺得房地产最佳内刊奖,我也是地产主编年会的分享嘉宾,除此之外第四年我们在全国内刊评选中夺得特等奖,我也被评为那一年最年轻的内刊主编,因此不论是在行业内,还是在行业外,认识很多有内刊改版需求的企业和主编,他们非常欢迎不论是我个人以顾问的形式去指导,还是带着团队去承接他们的内刊业务。 除此之外,那时候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始企业普及化,做为一个运营了两年个人微信号的作者,提早带领团队摸索企业微信号的运营已经两年的自媒体人,我们不仅仅有资源,还有很多适合线上参与的活动策划方法,以及好玩的互动方式等。
在这方面的合作上,我没有直接找甲方去谈,因为我也是甲方,承接项目的解释成本太高,所以我选择找到熟悉的公关公司去挂靠,承接他们手里客户的公众号业务,我做为一个丙方,类似供应商的角色,帮助他们做微信的月度主题策划以及提报,完成微信的文稿撰写等工作。 这个报告老板当然是非常满意,而且看得出她也没想到我会把这件事考虑的这么全面,完全像是在当一个新的公司去运营。
当然在报告的最后,我也要说我的难处,做外接项目我可以做,但目前我们缺人手,需要增加一个人员编制,除此之外,三个板块的内容我们都可以做,目前也都有意向客户,可签约可成交,只要集团能够签订合同,定期开具发票即可。但如果三个业务都跑起来,我们原有负责的集团项目可能就需要全面暂停了。
因为我们的团队要先以赚钱的项目为主,或者我们也可以加班尽量多的承接集团项目,但这些项目需要换算成利润,归属成我们团队的业绩,当然我们会按照市场最低标准核算,毕竟都是一家人,但我需要让我的团队有成就感才行。 这番话让老板很吃惊,因为她可能也没想到,最后我会把集团的项目也换算成利润,但我算的也足够明确,每个人的产出和效能都是有上限的,我们可以增容,但不可能无限扩大。
此外,大家每天上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团队如果以赚钱为目标,有自己整体需要完成的业绩指标,那如果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完成集团原有的项目,而这部分是没有收入的,团队成员自然没办法把自己的付出和收效相挂钩,我做为团队领导,更无法在这点上做激励。 老板听完我的解释,也点头表示了默认,然后我又说了一句让她更吃惊的话。
我希望老板可以给我们的团队定一个盈利指标,这样我会针对这个指标做季度和月度拆解,从而去评估每个团队成员所发挥的效能。如果年底指标完成比较好,希望老板可以从我们赚的钱里批出10%当做是团队成员的奖励。
我们的小部门三个项目都全开的话,再添加一个小伙伴,估计一年能创利润50-60万,所以百分之十也就是五万块,我用来激励团队里表现最出色的人,这样明年我就可以培养这个人当做项目主负责人,而我则积极去拓展新的市场,希望第二年可以在三个产品线上都再有一个新的项目拿下,这样人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差不多可以实现毛利润在一百万上下。 我觉得这时候老板看我的眼光似乎有点不同了,眼神里带了几丝玩味的意思,之后她做了决策,肯定是在保留公司的项目的基础上再考虑创收,所以在三条产品线当中选择其中一条就可以,盈利目标你自己来定,如果需要调用人手,10%的年底提成可以给团队。老板也和我解释说,其实这次创收也是希望你去市场上练练手,这样好回来更好地服务我们自己的项目。 我出了门之后,直属领导一脸笑意地看着我说,你小子这次报告做的不错呀!领会的重点还挺到位的。
我说,老板最后的那番解释,符合了我一开始的印证,因为依据我的判断:第一,她一定不想做一个广告公司。第二,她说让我出去练练手,一方面是看看我的本事是否在市场上真的吃得开,二来是希望借助和其他甲方的对接,挫挫我的锐气,看看我的沟通能力如何,三方面也是给项目上的营销团队看看,我是真的有服务经验,而且能搞定其他甲方的人,所以我回头发表意见也会更有底气一些。
综合以上这三点,老板原本希望看到的只是我的承接业务的能力和搞定其他甲方的能力,而我给她看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就是真的依托集团为平台,我是真的可以开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出来的。我想,在这一点上老板或许的确有点小吃惊吧!至于最后的结果嘛!那就交给时间去检验吧!
在我们服务了另外一个甲方九个月之后,我全面接手了别墅项目的策划和推广工作,项目团队经历了一番磨合之后,我们彼此都找到了各自的擅长,老板对我们各自的领域做了切分,项目上的营销团队负责市场报告以及案场管理等,品牌部负责所有策划方案、年度营销方案、结合销售需求的营销行为以及大型公关活动策划,物料设计方案由品牌部决定,最后老板拍板为主。
我历经了小一年的考核之后,算是正式迈入了企业的核心高管层。
每一个老板都会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脾气,他们会时不时的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他们有的人希望从下属嘴里听到这个想法落实的可能性,也希望听到是否会有让这个想法更全面的建议,但他们都不愿意听到否定和拒绝执行。
每一个员工都希望在职场里抱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大部分是基于稳定两个字,最好有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升职,稳定的加薪,稳定的顺理成章,少一点变化,或者说,没有变化最好。
而对老板来说,变化则有可能才是企业下一个的存活拐点。 尝试换位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他提出来的这个异想天开的点子的出发点,甄别一下他们的用意,看看这个难题或者是考卷,他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在满足核心诉求基础上,再多给一些意外惊喜。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成长型的下属,所必须要做的。
单纯拒绝,或者单纯去做,而想的太少,都很容易被老板在成长名单里除名。 职场的确不好混,老板的确不好对付,可成长的幅度,视角的广度,不也就是在这样的博弈和对抗当中诞生的么?
我很庆幸我没有选择继续做当年的那个我自己,我也很庆幸,虽然我一直把老孙当做自己的职场偶像和前辈,但我也没有选择和他一样的做法,我找到了自己的应对方法和原则。
我借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向了成熟。
本文节选自川叔的新书《穷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全文共计8094个字,因为篇幅原因目前只能节选一半。 若你希望了解川叔没成熟之前怼老板的黑历史,可以戳下面的二维码下单购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开心的好消息~
小川叔要做第一场新书的线下活动了 还邀请了秋叶大叔一起
就在本周六23日下午两点到四点
在言几又书店的中关村店
你会来么?
不来我就哭给你看
扫码或者戳地址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7519615718700可以报名
活动是免费的,场地空间有限
大家赶紧抢名额哦!


感谢你看到这儿 我是小川叔地球和我都爱你(づ ̄3 ̄)づ╭❤~


小川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妈妈,你离开一百天了 (11人喜欢)
- 确诊痛风后,更想你了 (18人喜欢)
- 咋回事?突然就瘸了?! (9人喜欢)
- 爱就是爱呀,你在用什么发心做时间管理 (12人喜欢)
- 悄悄的,我把妈妈留在了西园寺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