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普通艺考生到出镜记者和大型晚会主持人,她是如何做到的?
版权申明:
本文是中国传媒梦工坊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发
如果有一天,我能重逢当时的自己,
我会告诉她,
很遗憾,未来并不是光辉坦途,
但令我骄傲的是,
不是没有困难,而是你一直可以。
—— 衣漪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生,曾获E-PARK百万主播大赛晋级赛冠军入围总决赛获总决赛亚军、江苏广播“创意星主播”大蓝鲸练习生全国十五强“优秀星主播”等荣誉称号。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和选择
初中毕业的那一刻,衣漪下定决心成为一名艺考生。高中的第一节课上,经过老师的启发,衣漪坚定了自己要走上播音与主持艺术的道路。
衣漪说,这好像与另一个名字——伊一,有着微妙的联系。
她开心地谈到:“说起来真的特别奇妙。以前我和爸妈一起看‘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当时电视上出现了个和我名字读音一样的主持人伊一,我就对他们说不如我也去做主持人吧,像她一样站在舞台上!”

没想到,当初随口一说的话语,如今却真的成真了。衣漪成为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学生,也成为了伊一的校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平时有着阅读习惯的她,在书中找到了共鸣。
她对米歇尔·奥巴马的作品《成为》中的一段文字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我每天就像一个将军一样,坐在我的这个课桌前,操控着我的生活,我就是一个不停地在给自己要办理的事项打对号的一个女孩儿,然后每天不断地问自己是否足够优秀,并且不断地给出答案。”
对于这段文字,她说:“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编排者,我安排着我的生活,安排着我走的每一步,也从来不会试图去偷懒找任何捷径。

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衣漪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测试中的每个即兴话题写了3000多字的文章。在这样认真的态度和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获得了一级甲等98.8分的成绩。
玉不琢,不成器
大学期间,衣漪加入了主持人协会,至今已经主持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台前幕后教给她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
她说,成绩都是累积而成的。衣漪清楚记得,高中时,自己第一次担任升旗礼主持人时的主持事故,因为对流程不够熟悉,说错了主持词。这让她很沮丧,从此她常常告诫自己,主持上台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大一刚开学时,衣漪参加了一场朗诵比赛。当时对朗诵没有太大把握,觉得自己的嗓音条件有限制,但为了挑战自己、也为了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衣漪决定面对恐惧,朗诵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海棠花祭》。
令她惊喜的是,身为新生的她获得了一等奖。自这次朗诵比赛开始,她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要逃避,一定要勇敢面对:“因为我只有面对了,我才有往前走的可能,不然今后就什么机会都没有。”

为了锻炼自己,衣漪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实习时做了外场记者。衣漪完全没有学过现场报道,上岗不久就要在几百个工作人员、老师和领导们面前做报道,报道的同时还要调度现场,以确定报道顺利进行。
衣漪心里想着,千万不能出差错,不能给工作人员和老师们带去麻烦。事如所愿,她靠着自己的能力一遍过了,当时还受到了很多电视台老师的称赞。
对此,衣漪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功夫都要在平常之时做得牢靠,关键时刻才能相信自己。”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如今的衣漪已经是个大三的学生,她在不断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变得越来越优秀,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历、实践经验和奖项,就在前不久,还主持了一场大型的晚会。

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奖项和实践经历,但应该相信的是,对她来说最值得纪念和珍贵的宝物,永远是她在每一次主持和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还有不断对更好的自己的挖掘,以及别人对她的肯定和支持。
原先我总是会把自己形容成是赤手空拳在一个黑匣子里奔跑的人,也觉得无论出口在哪里,只有跑起来才是对的。来到金牌主播之后,它更像是给我展开了另一个空间,原来其实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勇敢坚定、步履不停,我们大家在小小的屋子里为彼此喝彩,在光彩照人的台下,为彼此感动和骄傲。 老师把温暖而坚韧的故事和思考分享在前,我们再用今后每一步的时间尽全力实践出去。遇见这里,是我成长中发现的又一片海,从这里,我们走向更美好的远方,去波澜不惊,去乘风破浪。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