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涉及书单
1、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年)
2、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1893年)
3、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年)
4、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年)
5、舒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
6、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
7、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年)
8、霍克海默:《批判理论》(1968年)
9、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1941年)
10、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年)
11、帕森斯:《社会系统》(1951年)
12、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1956年)
13、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
14、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年)
15、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
16、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
17、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1966年)
18、霍曼斯:《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19、霍曼斯:《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年)
20、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年)
21、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年)
22、布鲁默:《形象互动论:观点与方法》(1969年)
2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年)
24、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研究》(1967年)
25、伯格和卢克曼:《社会实体的建构》(1967年)
26、哈贝马斯:《认识与人类旨趣》(1968年)
27、阿多尔诺:《德国社会学中的实证论之争・导言》(1969年)
28、顾尔德纳:《西方社会学面临的危机》(1970年)
29、巴克利:《社会学和现代系统论》(1965年)
30、柯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年)
31、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1983年)
32、亚历山大等:《微观与宏观的联结》(1987)
33、卢曼:《社会分化》(1982年)
34、阿切尔:《文化与主体性:文化在社会理论中的位置》(1988年)
35、吉登斯:《社会的建构》(1984年)
36、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年)
37、哈贝马斯:《沟通行动论》(1981年)
38、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1996年)
39、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1990年)
40、布迪厄:《实践的逻辑》(1980年)
41、布迪厄和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年)
42、埃利亚斯:《论文明的进程》(1939年)
43、埃利亚斯:《符号理论》(1991年)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