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事业的平衡,妈妈可以不用一个人承担丨爱的科学
“爱的科学”栏目是叽里呱啦最新的专栏,在这里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教育达人,分享科学的教育观念、育儿理论、英语启蒙方法等知识。让父母在教育的路上,少走弯路,科学爱,科学启蒙。
第12期
做了妈妈,还能做自己吗?
我们采访了女性成长平台Momself的创始人崔璀,她说,“做妈妈”和“做自己”不冲突,关键是你要做符合自己特质的角色,做“属于自己特性的妈妈”,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妈妈”。(点这里看上期精彩内容)

在崔璀看来,人生的终极问题,可能就是平衡问题。不仅“做自己”和“做妈妈”之间需要平衡,扮演任何身份、角色,只要面对选择,有利弊权衡,一定会有平衡的问题。她坦言,在平衡方面,自己并不吃力。
文章发出之后,有读者发出疑问,崔璀属于自己的事业没落下,孩子也没有因此被忽视,她的平衡如何做到?她是如何安排时间的?
这就是崔璀今天想分享的东西,也是她能够施展影响力的“底层逻辑”,这套逻辑,让她可以把身边的一切资源都调动起来,让关系中的每一方都可以变成自己的支持者。
听起来很厉害,但其实并不难。
要有合作思维 把家庭当作企业来管理
养育孩子光靠妈妈一个人不行,要想办法调动全家的力量,还要同时搞定孩子,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崔璀说,也不难,这里面有一底层逻辑,就是合作思维。什么是合作思维?你可以想象,我们跟任何人的关系都是合作关系,要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只有两方在里面都能得到好处,事情才会完成得非常漂亮。
拥有合作思维的人,首先要搞清楚做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手段都是为目标服务的,不要让其他无关的事成为障碍。举个例子,我在接受采访,如果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记者很厉害,万一我说砸了怎么办?那我肯定做不好这场采访,如果我抱着合作思维,想着我怎么配合对方,说出让他觉得容易写作的素材,就非常好了。
家庭也是如此,对于有合作思维的人来说,想清楚方向,你希望这个家变成什么样子,后面就都是方法策略的问题。先聚焦,再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1、用合作思维,把爸妈当高管,把老公当合伙人
如果用各种方法管理企业,大家会觉得很好理解,但是一到管理家庭上,很多人就找不到方向了。在崔璀看来,管理的本质都是相通的。
家庭需要良好的运转,需要每个人都通力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为了让家庭变成自己的推动力而不是阻碍力,崔璀在前期,花了很大的精力来管理家庭。首先,自己精力有限,所以她要开源。所谓开源,就是如果这件事别人能做,并且可能做得更好,那就交给别人做。这跟管理公司是相通的,在一个岗位上你要找到比你更优秀的人,事情才能做成,否则公司里面的人能力都比你差,结果就是你被累死,公司也做不好。
把这个道理放在家庭里,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思维,合作分工。
比如在崔璀家里,两位老人就是负责小朋友吃喝拉撒,老公负责陪玩、脑力开发,崔璀负责情绪情商部分(比如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开心还是委屈,可以跟妈妈聊一聊),每一个人守住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干涉谁。
像服装搭配是老人的“业务范围”,不管他们把孩子打扮成什么样,崔璀都不会干预,因为她觉得自己授权过了,就要相信他们。况且自己精力有限,做起来也可能还不如父母。
把老公当作合伙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妈妈会抱怨,自己是丧偶式育儿。“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没办法让家里的男性参与到养育中来,是因为女性做得太多了,并且完全不敢放手。”
“十年前我老公还在创业的时候,我也是一个对家庭特别上心的角色。后来我创业,角色还没有转换过来,家庭工作都很劳心,直到儿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完全忘记了报名时间,差点让我儿子没学上,我老公觉得我不‘靠谱’了。”
崔璀开始让老公更多地参与进来,她经常这么跟朋友说:“自己选的老公能差到哪里去呢?我经常听到有妈妈抱怨自己老公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但是奇怪的是,她一边抱怨一边马不停蹄地做事情”。把孩子交给老公不要不放心,孩子不仅仅是妈妈的孩子,也是爸爸的孩子,他不可能不上心的。

2、用合作思维,把孩子当客户
崔璀说,合作思维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客户,把提要求看成谈合作。
我们跟客户谈合作很简单,你要表达清楚合作对客户有什么好处,这些规则在成人世界很正常,可是一到孩子这里,很多家长又手足无措了。
比如,早上着急出门去上班,孩子在那磨磨蹭蹭不让走,很多家长就伤脑筋了,觉得孩子任性不懂事。这当然不是任性的问题,孩子的想法很好理解:着急是你的需求,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他只是想玩。所以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耐心的家长可能会凶几句:怎么不听话?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理你了!
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即便因为家长的权威暂时压制住了孩子,带来的后果可能更加糟糕,甚至让亲子关系变得很差。有合作思维的处理方式是,你要让孩子清晰地知道他配合你的好处是什么,比如讲道理:妈妈现在出门上班,早一点把工作完成,就可以早一点回来陪你,带你去游乐园玩。只要你启动这一思路,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挺容易的。
跟孩子沟通,一定要把他当作大人一样。就像你带团队一样,你必须把所有的意图和信息同步到位。
3、合作思维,要公开透明,沟通解决问题
不论在家庭,还是在团队中,崔璀都秉承着公开透明的沟通原则。有段时间,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家庭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我妈是满屋子追着孩子喂饭的人,老公就非常反感这种方式,他觉得这样会让孩子没有自主能力。所以,他背后常跟我吐槽我妈,还带着情绪。虽然没有明说,我妈也能感受到他的不满,她也很不爽,觉得你们平时不带孩子,根本不知道喂饭有多难,不追着问就不好好吃,总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吧。”
崔璀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就约了一个家庭会议,大家针对这个问题把话说清楚。她觉得,大家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就是处理的方式不同而已,只要大家讨论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式,事情就解决了。
最后,大家找出了一个都能接受的方式,规定半小时的吃饭时间,在这半小时之内大家都不管他,超过半小时还没吃饭,老人就可以随便喂。两方都皆大欢喜,然后崔璀再跟老公商量,怎么用合作思维,想办法让孩子在半小时吃完饭。
“沟通好之后,也就没有什么矛盾了。后来,孩子基本上都能在半小时内吃完,偶尔一次没吃完,我妈去喂饭,老公也不会说什么。因为他发现,孩子是可以自主吃饭的,偶尔喂一次,也没关系”。
合作思维可以随时随地地用,它需要内化为你的习惯,也需要大量反复地练习。

养娃不是付出,是争取双赢
“我觉得这五年来,我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得到的滋养比我的付出要多得多”。崔璀曾经说,养娃不是付出,是争取双赢。她觉得自己是从做了妈妈之后,开始更加理解自己的,因为小朋友的很多行为,会给她带来惊叹和思考。
“举个例子,因为我儿子吃饭一直很慢,有一次半个小时过去了,大家都走了,只有我在旁边陪着他,我看着儿子对他说,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也是吃饭很慢的人,但是我现在就很快了。”
儿子听完,就说了一句话:因为现在没人催你了。
“我非常吃惊”,过了很久崔璀讲到这个细节还是难掩激动,“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我经常跟他聊一些不同视角的事情,告诉他,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双方的问题。但是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仍然超出了我的预期,他居然能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关系的角度去解读,那一刻我觉得一个生命的丰富程度其实是超越你的想象的,他才5岁,居然就能这样思考问题。”
还有一次,崔璀的工作非常不顺利,晚上回家不太讲话。睡前儿子让她讲故事,崔璀没有掩饰自己情绪,告诉他:我今天非常累,心情也不好,所以不太想讲故事。
儿子问:为什么心情不好?崔璀说:因为觉得自己很差劲。儿子追问: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差劲?崔璀回答:因为我们一直业绩没有完成。
儿子反问:为什么业绩没有完成,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呢?
崔璀听到这里愣了一下,瞬间觉得被点透了。“成人会把自己业绩差和自己差劲结合起来,但是小孩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两者有关系,他不懂其中的逻辑就会一直追问,没想到就是这样的追问找到问题的本质。”
崔璀回答不上来,想了想,好像真的没关系,那天晚上睡得特别好。“我觉得每个小孩都会有这种像哲学家一样的时刻,只是很多家长,没有停下来去感受而已”。
做妈妈,不仅还能继续做自己,也能够在新的身份中得到更多滋养,这是崔璀的人生体悟。
当然了,除了孩子的滋养,崔璀说,她也会在平时用“爱好”来滋养自己。当你真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会流转得非常快,也不觉得累,完成那一瞬间你会觉得生命好像完整了一点。“我觉得,爱好也是生活的一种出口”。
不管你扮演什么身份,什么角色,崔璀说,一定要先理解自己,搞清楚自己怎么回事,这是战略,其他的方式方法都是策略。了解自己,对自己诚实,你才能做对选择,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主动权,那些主动权是“生而为人”最自由的部分。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你有什么好方法
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想了解更多崔璀的“人生方法论”
还可以关注👇课程《打造个人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