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中再也吃不到的菜
查看话题 >吃上这一口,才能在降温季回魂啊
1.
说起豆腐,最叫人想念的还是儿时街边小馆子里做出来的麻婆豆腐。
那时候计划经济刚结束也没些年,虽说买东西不用凭票了,但每家每户的日子似乎过得都还是差不多,连邻居家烧菜的香味都跟自己家的相似。父母下班回到家,拿出顺带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新鲜蔬菜,也不讲什么味道搭配不搭配的,与用酱油和淀粉抓过的猪肉丝就能炒成一盘,再来个不怎么会做饭也出不了太多叉子的番茄炒蛋,一大碗紫菜虾皮蛋汤,一家人围在桌子前,伴着电视里的新闻联播就是一顿家常晚餐。

那时候楼下那条小巷有家夫妻俩开的馆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跑去趴在阳台刷着翠绿色油漆的栏杆上,都能远远听到旺火急炒的声音,仿佛厨子的大铁勺就在耳旁咣咣作响,想象中的香味能一直飘到住在三楼的屋子里。现在想想,大概是小时候馋得很,湘菜、川菜、土家菜...只要是父母在家做不出来的花式,都成为了后来离家多年的我对于老家楼下那个苍蝇小馆最为怀念的记忆。

直至今天,有了各种上网便容易查到的菜谱与教程,以及能一键送到全国各个角落的农副产品网店,远在他乡复刻一版童年记忆中的麻婆豆腐也不再是难事。
这道菜,光是辅料就得一顿准备,泡椒、泡姜,永川豆豉,易炒出漂亮红油的郫县豆瓣酱,当然还有事先用子弹头辣椒和四川青花椒制好的刀口辣椒——油锅里炒得焦香发褐的花椒和辣椒,出锅后放在菜板上用刀压碎再细剁。朴素的食材要靠大胆明快的辅料帮衬,在红汤中烧得温吞的豆腐块,经过一次薄芡一次浓芡的调教已然滑嫩入味,过明油再点缀刀口辣椒和香葱便出落得更加活泼。

有时候我也爱将香气辛辣夺人的小葱换成略微憨厚的蒜苗段,豆腐用铲子撵得碎碎的,和煎香的牛肉末一并浇在煮成漂亮浅紫颜色的荞麦细面上,捧着大碗一人食倒也快活得很。
2.
上中学的时候,爱在大冬天的公交车站旁买臭豆腐吃。不知道是因为长身体还是学业压力,亦或是那家臭豆腐的神秘酱汁让人欲罢不能,直到现在不论在哪个城市,每当闻到了那股熟悉的臭中带香的气味,都像是又看到了中学时期的自己穿着棉袄在寒冷的天气捧着一盒冒出腾腾热气的臭豆腐在车站等车,犹记得那臭豆腐炸到酥软,表面撒着细碎的香菜,一口咬下去将橙黄色酱汁的酸甜咸辣混合着臭豆腐表皮内部滚烫的热油通通化入口中,什么烦恼也都被眼前这一口给排空了。

不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我们口中的珍馐是人间美味,如果你恰好和一个无法忍受臭豆腐味道的人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那股特殊的味道也似乎随着长久的共同生活而在记忆里慢慢远去了。但如果在高速休息站、车站、街头不小心撞上有人捧着一盒臭豆腐,熟悉的气息从身旁飘过,它的身影又会在晚上来梦里捕获你,让人魂不守舍。

而后来习得了如何自己用烤箱烤出一盘同样魂牵梦绕的好豆腐,日子才终究好过起来。取来切得厚薄正合适的老豆腐,两面都刷上孜然粉、黑胡椒、辣椒粉和红椒粉,底面盘子上用菜籽油包裹,表面还不忘刷上一层带着烤芝麻和辣椒籽的红油,不出几分钟,整个屋子就已弥漫上烧烤摊般的香气,但由于用的不是臭豆腐,味道也不至于烦扰到家人。

自从爱上了帕尼尼机,也爱偶尔把它搬到阳台当烧烤炉使,找个闲来无事的阴天的下午,俩人一人一瓶啤酒对坐着,烤点羊腿串、土豆片、腌好的豆腐,金针菇在烤盘上滋啦几下便软到渗出汁来,芦笋在油里过得翠绿,土豆却需要点耐心才能软糯。

一个家用小电器到底比不上明火烧炭的大烤炉的威猛,但慢烤却也有慢烤的滋味,也是给个机会在自家的阳台上发上一个小时的呆,讲上几个没完没了的笑话,吃烧烤的人之间的距离也在啤酒的明厉和烤肉的滋啦声中拉得更近了。

吃过各式各样色味俱佳的烤豆腐、炸豆腐后才逐渐明白,臭豆腐之所以让吃过的人一辈子着迷,是因为它的臭味是一个绝佳的引子,由于其气味的独特性,它可以精准地链接到我们大脑中存储着的、对于那份美食的所有记忆,所以每当它出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我们大脑里沉睡着的那部分童年记忆便立马被唤醒了。
3、
在国内这些与各种不健康吃法牵扯上关系的豆制品,在国外却是健康饮食的代表。一个爱护环境、讲求健康、收入尚佳的中产阶级素食主义者,才能支付得起一个全方位的纯素生活方式。在西方,精致时髦的纯素餐厅、纯素甜品店大多价格不菲,超市里豆腐卖的比肉更贵,去星巴克点一杯加豆浆代替奶的拿铁也要比普通拿铁贵上0.6美元。大城市里那些热爱尝试新鲜亚洲菜式的年轻人,从超市买块豆腐回来,一次用不完的小心用盐水浸好保存在保鲜盒里,放入冰箱能延长好几天的期限。

豆腐的形象在国内外有趣的反差,反倒催生了许多讲求健康的西方美食爱好者对豆腐食用的发明创造。一块老豆腐切下厚厚方方一大块,撒上研磨干蒜粉,两面浸满酱油,下入锅中简单地两面一煎,油都不需放,夹入三明治代替肉食,是软糯口感爱好者的绝对福音,一口咬下去就被惊艳到——这玩意居然比夹牛肉饼还好吃?
沙拉里配好了维生素纤维和碳水,随手加两块周末做好的豆腐——无论是浸酱油煎的,还是用烤箱烤的——不用弄脏手处理生肉,这顿的蛋白质也给解决了。

有句话说,好吃的东西多少靠牺牲一点健康换得。沙拉粗粮吃久了,也会想念起儿时街边小馆子里会做出来的那种油腻的中餐,偶尔忍不住操起大炒锅给自己用冰箱剩菜炒一碗米粉,看着豆芽和细笋在锅中随着红糖和生抽起舞,最后当然还是不忘加上两块烤豆腐,撒点香菜。

若是嫌油腻,泡杯茶在旁边,捧起碗来,看视频追剧都好。若是吃饭都吃没了乐趣,还哪里谈得了身心之健康呢?
我有一个公众号「梦清的理想国」,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博客,因为我认为美食除了最直接的菜谱以外,还有更多背后的故事我想用文字讲述出来。我的公众号最近更新了一些秋冬美食和更多关于食物记忆的散文,可以来转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