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早就应该为南京打上文学的标签
( 部分文章节选自:汉鼎智能在长安、澎湃新闻头条号 )
近一个月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66座城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入选“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这个称号,总感觉姗姗来迟。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文化资源丰厚。中国第一个“文学馆”、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都诞生于南京。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还有约一万部文学作品写作于南京或者与南京有关。《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经典之作与南京密不可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获奖作品《大地》也在这里完成创作,可以说,南京就是文学的代名词。

作家眼中的南京,万句离不开“文学”二字
在之前的扬子江作家周的系列活动中,作家黄咏梅女士与胡学文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关于自己对南京这座文化名城的点点滴滴。

胡学文:南京的历史上有许多作家在这个地方生活,过往众多,写南京的诗词歌赋、戏剧也有很多。就当下来说,这种历史没有割断。一直到现在, 从50后、60后、70后作家,到现在有很多90后作家也崭露头角,都非常了不起。

黄咏梅:南京在她的印象里,除了历史文化,文人的传统也是非常深厚的。就她的阅读经验来说,南京作家散发出的美学气息是很相似的,它可能跟北方的,那种很宏大的东西有一点不一样。它的那种吸引力一直以来是从传统到现在一直传承的美学追求,而且一直没有太多的变化。这种坚持只有在有文学滋养的温床里面才可以酝酿或者造就出来,所以南京的水土就是一个生长文学的地方。
历史上的南京,从来不缺乏文学色彩
南京所蕴含的人文底蕴,相对来说更为深厚些,李白杜甫就不说了,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里,南京就已经极有风骚。 自五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心一直都在以江浙为核心的长江流域,南京可以说核心中的核心。 别的不说,曹雪芹是土生土长南京人,一部《红楼梦》,这就足够凸显南京城的文学地位了。

南京之文蕴,背后是立都南京的政权与明清江南的繁荣。在古代,长安,洛阳,以及明清的北京,文学也都极悠久繁盛。而南京可并立争雄,谓可盖压,不过酩酊。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一脉而承,南京自然不过冰山一角,不过沧海桑田,久经变换,文人墨客感慨较多,留下诗作,可逐鹿一二。想起了之前有人说过的一句话:“乱世时为华夏延续血脉,盛世时则交出皇权”。南京这个城市,自有他的独特气度和风韵。

论及南京的文脉,能说的东西太多了
作家叶兆言是南京人,前不久才出版了非虚构作品《南京传》,透过南京这扇窗户把中国历史说了一遍:“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一个地方诞生这么一位小说家,已经足够。英雄不看出身,不过也可以看看出生地。”巡视文坛,叶兆言常常为在南京出生的作家感到骄傲。

“至于唐宋元明清,能举的例子太多。单说一个清朝。李渔弄芥子园,袁枚玩《随园食谱》,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张恨水办《南京人报》,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在叶兆言看来,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南京作为文学之都,最好的形象代言或许是李白的那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唐朝什么最伟大?唐诗。最伟大的流行诗人是谁?李白。李白是个倒霉蛋,人生不得志,到哪都闷闷不乐,偏偏一来南京,金陵子弟统统赶去拜谒。这说明什么,说明早在唐朝,南京就有很多文学粉丝。很显然,今天的南京人,仍然还延续着唐朝文学青年的热情。”
一座南京城,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我们或许早就应该为南京打上文学的标签。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开春哪本新书拉高了你的期待值 (2人喜欢)
- 寻一代草圣的成长之路——《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新书分享会南京举办 (1人喜欢)
- 811年的送穷节,韩愈送走穷鬼了吗? (3人喜欢)
- 林那北全新力作《每天挖地不止》:当代寓言式的家族小说 (2人喜欢)
- 林散之的一生像小说一样好看,但却不是虚构的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