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辨虚实寒热
听声辨虚实寒热
听声是《厘正按摩要术》诊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音包括小儿的语言、呼吸、咳嗽、喘息、呕吐、肠鸣、声音、口气、鼻气、痰气等。
声音是生命活动的一个外在特征,能够反映脏腑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盛衰。当外邪侵袭的时候,或者人脏腑功能紊乱的时候或者气血津液失调的时候必然就会出现声音的异常话。
从这 一点上,我们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虚实与寒热。你看在临床上,小孩开始你问话的时候,不想讲,说话比较迟。声音也轻,而且懒洋洋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出言先懒。
说了一段之后声音慢慢的重起来,这就叫先轻后重,那这种情况事实上就叫内伤气虚的一个表现。
如果小孩你一问话,一开始声音很大、雄壮。说了一段之后,先重后轻,后面不想说,语言很轻,把这种情况就叫外感邪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声音很细,很微弱。把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为虚症,就叫虚则声细。
还有一种情况,少言静坐,问1句说1句,把这种情况叫做静则少语。表明是寒症!
还有一种情况是烦躁、话多,我们就叫他烦则多言为热证。
所以有了虚实、有了寒热,那我们在临床上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有了。同时他还谈到了人的五脏要合五音,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五音(角、徵、宫、商、羽)。那就是说人发出来的声音合五音者五脏正常,不和五音者必有疾。
当然五音与五脏这个关系,我们邦尼康图书馆里面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你们可以去翻阅一下。
所以厘正按摩要术中,教大家通过辨声音、听声音来辨他虚与实,寒与热。是值得我们在临床上不断的去践行!
邦尼康自从我们文献陈列室建立以来,我们有数百本明清的小儿推拿书籍,所以我们接下来的时间把精力放在了研读经典上,也会不断的给大家讲一些,古代给我们留下来一些好的东西。好的东西把它放大,汰浊(就是我们觉得不实用,繁琐)用起来难以操作的东西慢慢的淘汰掉!
所以我们定了八个字叫:研读经典,激情汰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