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龙故事|“我是你的眼” 一起探寻“原因背后的原因”

﹏﹏﹏﹏
人的一生 会遇到很多“老师 ”,而很多“老师”只注重“术”的教育 ,可是“术”只占教学的三成 而“道”却占七成 。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家长说,并没有在孩子学习上下功夫 孩子却每门成绩都好 。(俗称“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这个“道”,在哪里体现呢?
很多人都是“懂得了所有道理 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知行合一,道理只停留在了脑袋里而已。


把道理用到生活中 ,好难 。因为“情绪”不答应。想爆发的时候只能“忍” ,可是长久过后 我们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 或定期忍无可忍时大爆发一次 而事情也没有与期望的所一致 或在其他地方又出现了各种状况。
那真的到了 我们该“纵向”提升自己的时候了。能遇到好的老师都是被天使吻过的孩子。


在我36岁之前,遇到过三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 。
第一位是我初一时的班主任 让我知道了“效率”的重要性。那时我们是“快班” 就是这个班考好是必然 考不好是“事故” 。那时不论是我们班的学生还是老师 都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快班”“榜样”………然而就在这样的班级里 我们没有那种“死气沉沉的压力学习氛围” 我们每个月办一次班级联欢 每次歌唱比赛或体操比赛 都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训练 每次比赛第一名是常态。他还是唯一一位不让我们撕掉练习册后面答案的老师 。也正因为知道 答案会一直在那里 所以我也就没有了怕做错的恐惧 每次做题时 心里有了答案后 才会再去看看正确答案 如果一致 那这题就过了 如果不一致 就找出原因 从而更有效的加大了对此题的理解 。让我们知道了要如何去正确使用那些答案。每天班主任会带着我们唱一遍“爱拼才会赢” (那时理解的不够深刻 现在想想 还真是一首励志好歌) 我们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超前自学每一科目 因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效率”才会提高 。整个班级学习的能量会带动每一个人。保证质量 不是无效率的“死磕” 才让我们有时间 劳逸结合。那时我们是最会“玩”团体。
后来 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也当过班主任 把我的对“效率”的各种体验也用到了教学上 对于每次出现的问题要先找到其“根源” 让其明白 为什么要这样做 ,要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好它。
第二位 是我读研时 偶然从同学那里知道的画家林曦老师 。几年之后又有了机会报了她的暄桐两年书法课程,让我走进了一个与“古人隔空对话的世界”。老师说 她是我们的导游 带着我们在书法的园子里畅游,了解不同的字帖和书法家 然后我们再去看看自己究竟最喜欢谁的字。因为 只有了解之后 才能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 还是不喜欢。很多人的不喜欢 是因为不了解。我的专业是画画,然而学习书法是为了能让我更好的画画,书画合一 很多事情是处处相通的。老师让我知道了 “琴棋书画诗酒花 ”不仅仅是形式上的 而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生活”。犹如她常说的 “写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不是想成为书法家 练习写毛笔字没有任何的功利 只是以另一种方式专注于当下 知行合一 享受与自己的独处时光。两年过去了 四阶课程已结束 下个月开启第三年的第五阶课程了 这一路走来 我从没想过 除了画画 我还能安安静静地 写上三个小时的字不觉得累 临写《玉版十三行》体验到洛神就在自己的笔下 想到电影《卧虎藏龙》玉娇龙笔下的《玉版十三行》 那是个美妙的场景。让我和电影 和李安导演又有了一个更近的距离。

每天都会有同学一起分享看到的好的展览 好看的风景 近期的收获 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讨论作业等等 当我们一部分人在分享当下夏季的荷花的时候 北半球的同学发来了他们当下的秋天随拍。那一刻 我感觉我们是那么的远 却又那么的“近” 。每日读书 写字 静坐 慢慢成了画画之外的另一些习惯………



就在我以为我的生活就这样继续着的时候 孩子的老师跟我说 孩子的专注力不够 要好好注意她的学习。作为父母的 哪有不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我们的“关注”下 孩子越来越辛苦 越来越不开心 成绩并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 ,反而在家做题出错率很低 在学校的考试又是各种失误 。生活中胆小到了极点,无时无刻都要求我们的陪同。(我后来才知道 她到了心理学中说的“退行期”)
我隐隐觉得 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定不是多逼孩子多做几套试卷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在这时 李瑶老师出现了 ,我接触到了深度心里占星学(心理学+占星学 ) 不是普通的“算命” 而是发现我们潜意识或那些我们不自知的问题 并帮助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过程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是“鲜血淋漓”的 ,因为颠覆了我之前的很多认知 是一个“打倒重建”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知道了那些原因背后的原因 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 也就迎刃而解了。没有了“控制” 没有了莫名的愤怒 没有了自我否定 不再追求完美 ,有了耐心 和家人能“好好说话” 遇到问题可以说自己的感受 但不去批判和指责 在家庭关系中没了“歇斯底里”………
慢慢的 我发现孩子变了 变得更加“可爱”了 不再莫名的害怕 不再需要“监督”她写作业 我们比以前更亲密了 ………

让我学习林曦老师的课程的时候 也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和吸收 。
“分享 ” 是我的功课之一,现在 在李瑶老师的各种花式“逼迫”下 写了几篇小作文。想通过文字的表达 传递自己的能量及感受。“输入”和“输出” 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我的前半生中 遇到过很多帮助过我 促使我成长的老师 小伙伴 及朋友 我是幸运的 ,现在我想把我这些幸运的“输入” ,“输出”给你们,让我成为一个“管道”、一个“转译者” ,和想好好生活的你们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谢谢我的老师们 ,“我想成为像老师一样的老师” 。
像“灯塔”一样 惠及他人。
“我是你的眼” 一起探寻那些“原因背后的原因”。
过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看书、写字、绘画、烹饪、花艺、旅行、摄影、运动......



从此
知而后行,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