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2019-延迟满足与及时满足
昨天与好朋友进行了一场畅谈,至于上一次什么时候这样子聊天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与她的相处模式20年来都是如此,把很多事情留到某个契机,然后打一通很长的电话,相互分享经历并在各自分享中梳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新的灵感,以及感悟。
这次我们在畅谈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满足感】,关于延迟满足与及时满足。
其实我是一个微情绪很少的人,感受偏客观,感情只分三种:好开心、好烦啊、很平静。我不会有那么多的小情绪,什么温馨啊感动啊我会统一感受为心情好。像我这种感受能力粗线条的人大概是不适合当作家了,因为是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感受力。在遭遇自己不满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会一瞬间冒出火爆脾气,该吐槽会吐槽,该表达会表达,该发泄会发泄。因此别人会认为我耿直。最近两三年我也慢慢约会控制部分情绪,尽量保持没有情绪波动时的平静状态。在平静状态的常态时,比较有利于日常工作及事务的开展,我通常也只能在平静情绪状态下做正事。有情绪的时候往往什么都做不成。所以我通常就是有情绪的时候解决掉情绪,然后才做事情。
我的好朋友是一个情绪敏感但又有些慢热的人。她其实内心感受十分丰富,有很多可以表达的东西,并且带着个人的特色或者情感。比如写个朋友圈或者写个祝福语,看她写的就会比我写的要温馨丰富的多。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典型的慢热的人,有情绪会沉淀一阵子才会呈现出来,但是这种情绪很有可能在她心里有很长很长时间的影响。因此她是温吞的性格,有情绪却较少去表达。
因此我们两个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我往往会选择及时满足,而她则习惯于延迟满足。
在我们二十多年的相处里,其实我们成为好朋友是克服了很多不适感的。在小时候,有事情我会很想及时的告诉她,由于上学的我们联系不方便,有一阵子我甚至会希望能够通过电子邮件交流。这样我在有想法想要分享给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很及时的表达自己,而不用凑两个人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我不想去等待。而她是很多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放心里很久,我们聊到才会讲,或者等一个机会去分享。虽然她有时候很想告诉我,但是由于放太久了,难免一些事情会忘记,而且一些情绪早已在等待的过程中消化掉了,所以那时候她的一些事情并不一定会完全告诉我,有些我是一知半解的。并且由于我太着急,很多时候她不得不忍受我的各种催促。
拥有这样一个闺蜜对我来说有些违背天性。因为为了迁就她的习惯我必须要学会等,即便我认为她很重要我们关系很好,我仍然会需要身边有其他人陪我,否则我会感觉很孤单。我的情绪需要其他途径去及时排解掉。这种感觉兴许有点像异地恋。但是久而久之,长达多年的适应,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个默契的并且两人习惯的相处方式。也就是开头所说的,隔一段时间大概是两周到一个月有一个大聊,会把最近的事情分享给对方,并在分享的过程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虽然我们仍有不合拍之处但是几乎已经感受不到了,反而呈现的是一种更深入的交谈与理解对方也会引发更加深刻的思考。
因为我们是有距离的比较亲密的关系。
但是在去年我们在一所学校里读书期间发现,我们已经回不去在生活上真正的亲密的朋友关系了。因为一旦拉回到现实生活,双方因为各种习惯很大不同,每天见面聊天反而会矛盾重重。虽然知道对方是无心或者好意,但仍然会有误会抱怨与指责。我也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异地恋情侣感情可以熬过长达多年的异地,却又经不住生活里的鸡毛蒜皮。
所幸我们只是朋友,我们可以选择彼此最舒服的方式去交往,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去成为对方生命里一个很重要的人。
但不可否认延迟满足型人与及时满足型人很难成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亲密关系。双方在处理真正的生活问题时差别太大。
说到及时满足,在我看来就是有件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及时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比如说我突然想喝奶茶就开始点外卖了;我经历了一件开心的事情,很及时得就发了朋友圈,从而能够感受到快乐。这种场景还出现在正在坐着一件事突然很想做另外一件事的情形中。我有时候看着书有人给我发信息我会很想回,我看着书突然觉得桌子很乱想去整理,从而使自己从原来一件比较重要但没那么有趣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去做迎合内心喜好的事情。及时满足有很大的优点,就是你需求被及时得满足后的那种满足感,那种开心愉悦的心情是无法被替代的,而且只有需求被及时得满足才会有这种感受。通常这类人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执行力极强,做事效率很高。缺点当然也很明显,可能会因为为了满足自己一个其实不重要的想法而浪费了做重要事情的时间。当时是开心了,但是事后,该做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少,说不定还会因为这段浪费了的时间造成了不好的后果。及时满足的人也往往没什么常态与定势,不堪忍耐与等待,会给人不够踏实耐心不足的感觉。
延迟满足的好处在于,当时做的事情不容易被打断。在看书或者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得不被窗外事所打扰,能够很专心得完成重要事项。比如在写论文期间,论文好难写很想去先放松放松再继续,但是延迟满足的人往往会选择这件虽然痛苦但是重要的事情去做完它,能够把欲望需求往后靠。这类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往往也都是很自律的人,他们能够吃的了苦、能够甘的了寂寞,有较强的忍耐力,他们无疑是值得被佩服与学习的很角色。但是总是延迟满足会使人逐渐丧失一些幸福感与满足感。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刚好做了可以带给人最大程度的满足感。但是如果想做一件事情而没有去做或者想等以后去做,到了有空闲时间的以后你未必还会再有做这件事情的心情,也许你就永远得失去那件事情愉悦了。并且更多的情况是,好多事情放着放着就忘记了,或者早已经不需要了,就好像童年时候的芭比娃娃,或许家长那个以后给你买的诺言再也没实现,而你在遗忘中,遗憾中已经长大,长成到再也不需要那个娃娃。一直让自己延迟满足会降低幸福感,或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疲惫与消极的状态中。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及时与延迟也不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大家会分事情分场合去处理自己的需求。及时满足型人需要学会延迟满足让自己的欲望淡下来,让自己不那么急性子得非要一个什么东西,而是学会等待积累与沉淀。而延迟满足型人需要学会及时满足与表达,让自己能更多的拥有生活的小确幸。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真的压力很大。生活中的大包袱学习就业买房养家等等压力会伴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果总想着日后条件好了不忙了再去做什么事情的话那也许一辈子都等不到那一时刻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物质生活也真的是太丰盛了,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漂亮的令人心动的商品,如果总是及时行乐,很有可能会本末倒置,甚至成为欲望的奴隶。
只能用我一直认为理论正确却没什么用的中庸论与辩证法来总结了。可以有热爱有厌恶,但还是要适度,或许我们也会成为没有好恶与情感的社会机器,但也请留住心底里难得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生活里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