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马首回归,探索青铜文明,浸入国幻奇侠异世界!

马首回家
2019年11月13日,马首回归。马首铜像是首尊回归圆明园的兽首。国家文物局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说起这个马首铜像的历史,要从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开始说起,那时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圆明园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
爱国人士何鸿燊于2007年购得马首铜像,使其回归祖国。


铜器,青铜器的简称。
新中国成立以来,像马首一样流失在外的青铜器还有
商代的皿方罍;
西周的虎蓥;
春秋的曾伯克父青铜组等
青铜器先后回归祖国。
文物的的找回工作更是为文物本身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传奇性。

皿方罍(léi)

关于皿方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
有学者主张,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殷商的奴隶主南逃时带到南方的。

但多数学者认为,这类中原类型的商代青铜器,是商人经过多种途径带到湖南地区而保存下来的。关于它的出现、流失到回归历经92年之久。
皿方罍流失的故事
199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后,皿方罍在山间沟边命运般出土,被一农民发现并私藏。
“宝物”的消息也随之传开。
一日,大雨,一名石某潜入农民家欲看其“宝物”真容,
再三请求农户下,终见皿方罍真身,
以400银元欲购买后,又有人出更高的价向农户购买,农户怀揣对此“宝物”的好奇心,
拿着皿方罍的盖子找到附近小学的校长询问“如此破铜,何值巨金?”

校长当即留下皿方罍的盖子,出金800银元让其带来器身,没想到石某见状,立即将器身偷走逃逸。
校长获得方罍盖后,心里总牵挂着方罄的器身,曾呈请桃源驻军团长周磐“缉拿奸商”,希望能得全器。
数月后,石某也托人找周磐欲购方罍之盖,惜无功而反。后来,校长将皿方罍的盖子交给周磐保管。
1952年周磐被捕,皿方罍的盖子回到了人民手中,但皿方罍下身依旧没有消息。
直至,2014年4月1日,皿方罍的器身终于显露真身。
在落幕的美国纽约佳士得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万美元的惊人高价被拍卖。
2014年6月12日,皿方罍器身与盖子再次聚首,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虎蓥(yíng)

这件西周晚期的虎蓥青铜器原为清宫皇室的藏品,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后来在拍卖机构准备拍卖,但是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相关拍卖机构、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的干预下,被海外买家捐赠给中国。

曾伯克父青铜组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源自我国湖北随枣一代、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文物。

曾伯克父青铜器组器重要价值有两方面,铭文众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铸造工艺精致,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该批青铜器曾在2014年在上海出现,后来经过走私流失海外。
后来,经过国家文物局调查得知,此批文物定位流失于日本。
2019年,3月初,疑似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追索工作,成功将流失日本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追索回国。

青铜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青铜器在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中普遍使用。

中国古代青铜器存世数量非常巨大,种类繁多,精品也多。

从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第一把青铜刀算起,中国古代青铜器产生的历史可以推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就拥有青铜器的国家之一。
从那时起,到秦汉推广铁器之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极少持续使用青铜器的国家。
青铜器分为武器、工具、饰品和礼器。夏商周时期,一部分青铜器成为礼器,青铜器的重要性达到登峰造极。

中国青铜时代的特征是礼器。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最大任务,一个是祭祀,这是最重要的礼仪;
还有一个是打仗。
中国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恰好就主要用在这两个方面。
礼仪和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秩序,战争是暴力的,礼制是非暴力的,用非暴力的办法维持秩序,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礼制。

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行,122个字。
其中铭文上“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

铭文主要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道出了何氏贵族与王的关系;
何尊是一种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礼制。
青铜器上的铭文展现出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它像穿越过来的一位古人一样,向世人诉说着曾经。

告诉世人青铜器虽然是器物,但是器物和人类文明的互相塑造其实是非常深刻的。
青铜器上面有文明,有秩序,有权力,也有国家。
青铜器的发现,也说明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例如,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就传达着古蜀国的文化。

三星堆的青铜器完全超越了武器、农具,容器这样的工具的概念。
神秘的造型与政治、权力、巫术、宗教有关。
成为了权力与信仰德象征,成了人膜拜的神器。

学界根据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眼睛的独特造型推论,最早建立蜀国的部族——蜀人祖神的蚕从氏;
蚕丛为何纵目以及有关眼睛崇拜的内涵是什么呢?
从生物学上看,是与光线强弱相关。

从地理上看,是与古蜀人居住在多雨多雾的自然环境有关。
另外,在《山海经·北大荒经》中记载的光明之神“烛九阴”(又称:烛龙);
是掌管太阳的神,其特征描写就含有“直目正乘”;
表明,这也应该和太阳神崇拜有关。

三星堆青铜直目人面像, 是人类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
是神话 、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 ,既是对烛龙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 ,也是原始宗教祭祀和图腾崇拜的遗沉。

探索青铜文明,浸入国幻奇侠异世界
《搜玄录之宸灵纪》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养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华夏诸子百家等先哲理念包容并蓄,向观众传达正向价值观。
《搜玄录之宸灵纪》的世界观就是一场青铜文明的复归。例如:风灵玥服装及头饰鸟的造型也源自三星堆文明中的青铜鸟。

玄奇的服装及武器千玄剑,其上元素都是青铜器花纹元素。
《搜玄录之宸灵纪》中人物及器物上青铜元素的展现,重新复归了一个青铜文明的世界。

通过这些元素展现上古的神秘,传达青铜文明所带给我们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部剧情派奇侠动画,《搜玄录之宸灵纪》剧情涉及权谋、奇侠、神话、古文明……
动画讲述了少年侠客玄奇在调查一宗江湖奇案时,意外结识木瑄、风灵玥、丹朱等少年英侠。

几人不同的命运交织,偶然揭开了灵州大陆上古遗留的文明之谜;
并共同寻找灵州列国动荡之源,最终结束乱世烽火,实现灵州大地和平统一的国风幻想故事。
《搜玄录之宸灵纪》就是通过故事,让观众浸入国幻奇侠异世界,见识青铜文明,感受先秦时期的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