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特别是在外企,如何有效的学习英语
在外企工作,学习英语确实有用。这一点,如果决定在外企发展,就别再有侥幸心理了——虽然很多其外招聘的时候说,英语能说就行,关键看业务能力。在外企,邮件、高层会议、重要客户,很多场合都是说英语的,英语不够影响前途。
我自己本科非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了7年,从小助理,做到全国的项目负责人,职位上升其实也伴随着英语的进步。现在分享一下我学英语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 日常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要勤奋也要诚实。
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式,并不是一句空话,要对自己真实。工作后学英语不是为了考级和开始,是为了自己用,更要找到自己的路子。
比如我身边有位同事,是我佩服的英语大神,而他大专毕业且不是英语专业,但是他喜欢看书,还喜欢看英语字典。他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边的看英语字典,不是看英汉对照的,而是看牛津英语字典,即用英语解释某个单词。他一年看一遍,从A看到Z。我当时羡慕呀,于是也花钱买了一本牛津英语字典,中午休息的时候看,然而一个多月后,我发现我还在字母A这个阶段。这个发现让我特别羞愧,我承认自己自控力不行,说白了就是懒惰。不过我也发现这字典太枯燥了。
于是我找到了我的方法,看英文小说。于是我买了纳尼亚的英文小说、张爱玲第二炉香、简爱、双城记这样4本英文小说。一年的时间,磕磕绊绊,总算是看进去了(评价一下,纳尼亚是儿童读物最简单有趣,而双城记语言虽然美但是难度真大快折磨死我了)。这么读下来,英语确实提高了。所以看英语小说,是我日常学习的方法,现在我偶尔还会听一段BBC的新闻,当我沉浸到讲述的事情,也就是懂了之后,语感和单词也就丢不下了。
我也了解到有人报商务英语培训班,有人看美剧英语。总之成年人学英语方法很多,要城市的面对自己的懒惰和成本,找出自己的方法。
第二, 工作上的英语,见一个灭一个。
在外企,有个好处就是能经常接触现实的英语。那个时候,亚洲总部会下来一些文件,都是英语的,老大给大家发邮件,也经常是英语的,这些工作中出现的英语,我的原则是不能错过,尽量精读。这是一种最偷懒的学习方式,或者说最见效的方式。你熟悉了公司的英语,那么在会议、邮箱中,就更熟悉,也就更容易和别人用英语沟通,等于在英语没有整体上升的情况下,却讨巧用了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公司安排我去南非开会,一去就是10几天,而且就我自己一个人去。我是有些担心的。于是我就从出国前两开始阅读南非那边发过来的会议资料,从会议安排、到后勤说明、到办理护照用的邀请函,一句不拉的精读,有不懂的单词就查找学习。这样突击两天,果然不快也光,让我出国前两天迅速融入会议,后面就都能跟上了。
所以,如果你工作上遇到英语,那么要精读,有不懂的单词和句子要消灭。这样能让你在这家公司英语灵光点。
第三, 面对职场机会,不要让英语成为你的绊脚石。
我也总是遇到,因为被英语绊脚,而让人惋惜的例子。比如,一位我的同学,食品专业,对于葡萄酒的品鉴和生产工艺很专业,也考下了葡萄酒品鉴师。然后他所在的公司和和德国合资的葡萄酒公司。而每次面对国外的同事,公司都得专门配个翻译给他。老板不止一次说:你学些英语,我也派你出国学几个月,别每次都还得安排翻译。但是这位同学就是自己怵头,他对我说:其实开会的时候,老外来回说的那几个词我都听懂了,翻译人员不懂的专业词我还得帮她说明,但是我就是没办法张嘴说,更不敢不带翻译就和老外直接聊。看着他苦恼的样子,我也很惋惜。
我理解很多中国人,面对应用英语的恐惧、难为情和不自信。这就是需要克服的。我还记得牛津大字典解释说:语言就是一种工具。工具就是用的。
我还记得前面那位英语大神对我说:你会骑自行车吧?你是不是会骑自行车后就算多年不骑,虽然生疏但是还能骑,你是不是连着一个月骑车上下班就会很熟练。学英语也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如果你遇上英语沟通的机会,那么别怵别羞涩,管它对错语法和句子结构,张开嘴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