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吃好喝好才是救世良方|青澹.无名碗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吃饭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人一辈子的营生仿佛都系在上面。吃到一定的境界,就要讲究好食配好器,在一粥一饭中,品世间滋味,于一汤一菜间,悟悲喜人生。
人生苦短,吃好喝好才是救世良方,用一句形象的话叫:“白白胖胖,充满希望”。

好碗「有正气」
无名碗采用业内罕见的高足设计,工艺难度极大,高脚深弧沉稳清贵,大气金弧盛灿庄严,一派浩然正气,从容高立于众席之间,有容量,有高度,彰显出主人与众不同的品位,可用可赏,此等境界,为极懂鉴赏者所尊享。

好碗「识五谷」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无名碗高脚深弧,内壁与外壁共精雕五条金线,分别象征着《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上至庙堂帝王,下至贩夫走卒,都离不开“民以食为天”的老理儿,它是华夏文化根上的枝叶,常青不败。
好碗「知分寸」
人贵知心,碗贵“知分寸”,内壁八分金线环伺碗口,端正素雅,如行不言之教:吃饭忌贪多求饱,饭食再好再丰盛,吃饱喝足也得有个够,到八分好,正正合适,节制之美。碗底三线依次环绕而上,环环相迎,不急不缓,意为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来日方长,不着急,慢慢来。

好碗「心踏实」
再金贵的材质,再漂亮的设计,都不能丧失它作为一个碗最朴素的功能:吃饭喝汤。碗腹饱满柔美,持握舒适,率性自然,整个器型纵观而细品,有一种自在于心的自怡自恰之感。

好碗「讲稳当」
人过日子,不论贫富,都讲究个四平八稳,”碗”与“稳”同音,寓意着未来生活稳稳当当,热热闹闹的,是个好意头。碗身不囿于繁文缛节,不显山不露水,敦厚实在,金线虽内外游离于杯壁,却毫无繁复庞杂之感,纤巧怡人。布局密而不乱,兼有精致与拙朴交融的浑如境界,可见技艺之精湛,可藏可赏。
来碗「大碗茶」
用无名碗泡茶,是承袭古法的妙趣,其名为碗泡法。
碗泡法前身是点茶法,出现于唐,兴盛于宋。点茶手法简单,只需汤瓶、茶碗和竹筅,茶也多为抹茶,这种泡茶方法传至日韩得以流传至今,中国自明洪武二十四年废团茶改为散茶泡饮,这种方法使用的似乎很少了。
如今我们用无名碗、条形茶,把竹筅改为汤匙,一样可以感受传统碗泡茶的新意。碗泡法大巧若拙,茶水的比例,出汤的手法,似乎无迹可寻,需要渐渐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茶水倾倒间似乎听到唐宋古韵的回响,一舒思古幽情。
灯火闲坐,众生可亲。
在热腾腾的世俗生活里,
有容量,有高度,
端好自己的碗,吃好自己的饭。
不管做哪行哪业,
端什么碗,跟什么人吃饭,
心头的石头要自己搬开,腾出地方来,
少装点事,多装点饭。
「不妥协,不惜力」,
精神上不苟且,行为上不媚俗,
有原则有底线,
挺直了腰板,
优雅从容地把饭碗端好了,
干净体面地把钱挣了,
“靠本事吃饭,永远不丢人”

-
心观之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14: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