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法则管用吗
《异类》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探讨是什么使得人们成为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时,说了这句妙语:“1万小时法则”。根据这一法则,要在大多数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的杰出人物,需要花1万小时来练习。格拉德威尔说,一般来讲,在人类所努力钻研的每一行业或领域,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只有人们付出了大约1万小时来练习时,就会成为大师。
这一法则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很容易被记住。它满足了人类发现某种简单的因果关系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1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
不幸的是,这一法则在许多方面是错误的,很多人认为,只要练习了1万小时,就真的能达到这种效果。
首先,关于1万小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或神奇之处。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往往在30岁左右才做的到这些,到那个时候,他们甚至可能已经投入了2万小时到2.5万小时来练习,1万小时对他们来说,仅仅走完了一半的奋斗历程。而且,这个数目也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其次,《刻意练习》所研究的音乐家进行的练习,与另外一些可能被贴上“练习”标签的其它各类活动其实是有区别的,但1万小时法则并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比如披头士乐队演唱了1200场,但是表演与练习并不是同一回事。乐队全神贯注地在歌迷面前演唱1小时,以求献上最好的表演,这与持续进行1小时专注的、着眼于达到目标的练习,并不是同一回事。后者的这种练习,目的在于弥补缺陷和实现改进。
但是,格拉德威尔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值得强调一下: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并不需要华1万小时,但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