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独立摄影师,我是如何做差异化定位的?
1、
首先说明,写这篇并不是在说,我做得有多好。要说做得好,有大把人比我做得好得多。写这篇一方面是自我梳理,另一方面,也是想呈现一个微小的切片,供有兴趣的人参考。
说回主题,大家知道独立摄影师并不供职于某家摄影机构,也并非把摄影当成纯粹的爱好或艺术创作的手段,而是要独自靠摄影养家糊口。
我决定做独立摄影师时,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拍人,收益是被拍摄者给我直接付费。而是不拍风景或别的东西,再把照片卖给图片公司,做签约摄影师。
确定不拍风景,是因为自认为能力和条件都不够,拍不出跟那么多角度新奇画面炫目的照片,受自身条件限制也不能去到很远的地方,甚至在那些地方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




2、
拍人要如何拍呢?影楼、摄影工作室那么多,这个行业其实很成熟了,无论流程还是出品,都相当成熟。
有专门拍婚纱、婚庆的,有专门拍孕期、亲子的,有专门拍新生儿的,有专门拍证件照的,有专门拍活动的,也有什么都拍的,拍出来的照片华丽丽的好看。
那我能拍什么呢?如果我也跟着拍这些,提供不了什么独特的价值,市场上根本不缺这么一个摄影师,还是个新手,人们也不在乎再多我这么一个摄影师。
所以我就想,人们还有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没有得到重视呢?
前面提到,市面上多的是拍婚纱、婚庆、孕期、亲子、新生儿、证件照、活动等等,这些可以归到刚需类,虽然不是每一个人结婚、生子都一定会去拍一套照片,但基本算是这个市场的主流需求。而最美证件照这个新兴的门类,是很聪明的需求挖掘者,有成为刚需的趋势。
这么看下来,现有的市场基本锁定在人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节点上。这很符合逻辑。人们都想为重要的事情重要的节点留下一个纪念,有一个念想,在花火绽放的瞬间,留下耀眼的回忆。请人慎重地拍一组照片,也是仪式的一部分。
那么在这之外呢?平常的生活,平常的日子,是否有纪录下来的价值?当人们欢庆了新婚、纪念了宝宝的生日,之后,无一都在经历漫长的平淡的生活,在经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困境,小小的进步,喜悦,忧愁,真正促使个人成长与心灵蜕变的,谁说不正是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华的日子?
这是相对空缺的一块市场,同时也是经市场验证过的难题。没什么人去啃这块蛋糕,不是我眼光独到,是因为不好啃。
有没有价值呢?有。




3、
曾经我写过一篇小文《她身上的的确良,闪着透亮的光》,写的是我最心爱的一张照片,是我小时候与母亲和姐姐的一张合影。一个平常的日子,母亲见到有拍照的师傅路过我们的学校,就叫了他帮我们仨拍了一张。照片中我姐和我母亲都挺好看的,我就撅着嘴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
但就是这样小小的黑白照,力排我曾拍过的婚纱照、写真集,成了我心中的最爱。透过它,我看到我们相依相守的日子,看到我们曾经历的春天疯长的野草,夏天高高荡起的秋千,秋天等待米缸里杮子熟透的心情,冬天一家人围炉烤红薯的夜晚,看到了我们曾经历的一去不返的美好……
我并没有觉得它黯淡无华,相反,我看到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闪着片片粼光。
虽说人间悲喜并不相通,但人性是相通的。想想杨德昌的《一一》、李安的《饮食男女》、《推手》,许鞍华的《男人四十》、《女人四十》,以及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小偷家族》等等等等,不都是在讲平常日子里人的生活吗?没有人喜欢吗?没有给人带来细微而绵长的感动吗?
如果这是条难走的路,如果少有人走这条路,那么我决定要走一走。



4、
我们知道,定位就是在一个大的面里面,圈一个小的点,到这里,这个点已经有井盖那么大了。确定是拍人,拍平常的日子,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细化、精确。
拍人,拍什么人呢?到这步就得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来圈定了。首先我圈定了女性,然后是30+以上的女性。
因为我是单身女性,不是很想频繁跟男性接触,免得老遇到帅得不得了的男性,而又不能成为我的男朋友受不了,徒伤悲。
我的朋友大多是女性,一开始做的时候,是从身边的朋友开始拍的,经由她们的传播,客户慢慢波及到朋友的朋友,然后是陌生人。
之所以选择轻熟女,也有这个原因,朋友或朋友的朋友,30岁左右的年纪居多,她们波及到的也基本是这个年龄段。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更年轻的女孩子来拍,后面遇到的客人也有一些是20出头的。但仔细想了想,没有把她们当成我的主要人群。
为什么呢?
年轻的女孩自己可能不觉得,年轻真的很好拍。有大把的胶原蛋白,有大把的青春,随便拍张照片即便自己觉得这不好那不好,实际上都是好看的,过个几年就会把那些照片当成宝。
但年轻也意味着还可以大肆挥霍,还有大把美丽的光景,好看的照片,她有,大把。



5、
而轻熟女呢?她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成家,有了小孩,已经不再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公主。已经少听到爱的蜜语,浓烈的爱情化在平常的日子里,成了一种空气般的亲情般的存在。在工作中,已逐渐成长,有了一些成就,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感受被后起之秀追赶的压力。
她们开始感叹青春易逝,也开始感到被忽视。开始不敢不开美颜拍照,开始面对生活的真相,开始学会坚强、独立,开始把忧愁与焦虑放在心里,寻求各种方式自我消解……而该死的,贬卖焦虑和塑料美学的大环境,又加剧了她们的逝去感。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不够年轻,不够美。
幸运的是,她们(她们的一部分)也在这怀疑中开始了自我认知之旅,一步步重新认识自己,确定自己,并且发现独属于自己的魅力。
而我要做的是,陪伴她们再一次看见自己,重新定义年轻的涵义,见证她们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借由一次拍摄,一组照片,唤醒她们的自我认同,让她们看到独属于她们的芳华。
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话:“每个被忽视的瞬间,都可能是属于你的大片。”我想让她们知道,那些不被隆重对待的日子,不再青葱的时光里,依然有属于她们的忽视不了的美丽。




6、
下一步,我要对这群人进行更深的了解和挖掘,光说“每个被忽视的瞬间,都可能是属于你的大片”还是有点浅,留于美的表面。我想,除了她们这未被满足的需求,她们还有什么独特的闪光点,没有被发现呢?
故事。
这个一下就出来。是的,年纪长了一点,青春的样貌少了点,但是她们多了人生的阅历,多了对生活的体悟,多了很多可能美好可能心碎需要怀柔也需要坚定面对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推动着她们成为了现在的她们,也成为了她们生命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
到了这里,我基本就确定到了一个比较精确的点了——“拍有故事的你,拍出你的故事。”
我的摄影,不能只是选出她们漂亮的衣服,找一处不错的地方,选几个不错的角度,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就行了。我需要做的是,让照片多多少少反映她们的内心,有她们的故事,让她们被看见,被了解,被重视,然后,被珍视,并且获得更多的力量。这才是区别于成熟摄影机构流水作业的独特价值,拍出独属于她们的、有故事的照片。
想到这里我已经激动万分了,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特别有价值的点,而且还是我相对擅长的领域。
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2004年所在的广告公司、现在的因赛集团给我安了个消费者洞察经理。当时老板李明说,全中国第一个,专为你而设的职位。是不是第一个我不知道,不过确实对人有天然的敏感,加上后天的训练,比较容易理解人,也比较愿意去深入了解感知人的需求。
从市场的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从我自己的角度,一步步分析推导,到了这里“拍有故事的你,拍出你的故事。”我坐不住了,激动万分激动万分,牛逼!



7、
嗯嗯,牛逼牛逼。冷静下来后,我开始着手执行,发现掉进了一个牛逼的大坑。“拍有故事的你”容易,有点阅历的人谁没点故事呢?但“拍出你的故事”就不容易了。
接下来的路,是漫漫之旅,不能说艰难,只能说,何其漫,何其远。考虑到篇幅,后面的故事我以后再写。写如何拍出她们的故事,以及在拍摄的前后又提供了哪些差异化的价值。
可以剧透的是,何其漫,何其远,我都横下一条心往下走了,一走走了快三年。别的路有,但我暂时没有改变,以后可能也不会改变。个中曲折,劳累,也收获很多,很多的友情、温暖、信任,还有养家糊口的钱。
路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又要工作又是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一个孩子,反正,也算比较努力吧。





8、
好了,小结一下,大约就是下面这张图:

啰嗦了这么多,一点点讲下来,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只能说适合我自己。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感兴趣的点不同,思想也千差万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点。
对了,补充一点的是, 期间我也拍过婚纱,拍过小孩,还有珍贵的家庭纪念日。如果有相熟的客人或朋友找我拍,我会去拍,毕竟需要赚钱养家。但不会主动宣传,也很少对外展示。既然不是主要业务,就没必要去搅扰印象,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单纯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记住。



如果我的这篇文章能提供什么价值,那么我希望是,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微小的切片,这个切片未见得多漂亮,确有一份不人云亦云的勇气和决心,还有行动力。如果确定了要做的事情,的确能给人提供价值,最好提独特的价值,那么,排除万难,do it。
共勉。

2019.11.25
成娜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到新的你,马上背叛以前的你 (4人喜欢)
- 何日君再来 (5人喜欢)
- 给临近大学毕业的你,愿我们不被万事万物卡住 (6人喜欢)
- 家中小事二三 (3人喜欢)
- 二婚的好处(仅指我们的二婚)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