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自相残杀

民间的自相残杀: 导致民众之间互相揭发,举报的是异族对中国的统治,汉人治理下的局面最大化和最多的是党争,并不是下层百姓的互相倾轧。结束战国的秦国,它属于西戎,并非华夏衣冠的正统文化,虽然大一统结束了一个混乱的战国,它自己又开辟了新一轮的混乱,比如对六国贵族的抄家和流放,对六国百姓的奴役,无论是修筑阿房宫还是修筑长城,都是涂炭生灵,家破人亡。焚书是秦大一统之后的又一笔罪孽,这是直接抹杀了华夏文明的记忆,导致上古文明断层,只能依靠模糊的记忆互相口述下来,一点渣滓也不剩,结果因为没有证据,导致后人习惯疑古,把文明当成了杜撰。 焚书的过程就是强迫天下人互相揭发,因为自己不揭发,不举报,假如被发现邻居藏书不上交的话,自己就会受到牵连,为了活命只能你揭发我,我举报你,这样的怪圈里是不可能建立仁义礼智信的默契,只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互相怀疑,憎恨。秦的所作所为就是旧的东西要抹掉,让六国的子孙没有认祖归宗的想法,把大家的根掘了,然后几代的人就会遗忘掉各自辉煌过的祖先文明,甚至去鄙夷它,觉得秦政才是最好的,秦君才是最好的,目的就是抹杀仁义道德,把大家毒害成为一个吹捧野蛮,鼓吹暴力的新人类。 秦搞了一场“车同轨,书同文”,更可怕的是思想也要同一,不能怀念自己的故国,不能觉得自己的文化优越,只能以秦始皇为偶像,只能对秦忠心,这就是奴化,六国子孙只能默认被奴役。秦政的极端并没有维持多久,张良倾尽家财也要招募刺客刺杀秦始皇,其中一次是在博望沙,结果轰动天下,秦始皇抓不到刺客,却把周围的县民给杀光了。项羽一家人隐姓埋名,内心一直想着复仇,刘邦也一样对秦不满,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反秦后,天下对秦不满的各路豪杰都踊跃站出来反秦,刘项也不落人后。刘邦进入咸阳不取黄金,取的是天下的地图、典籍,项羽进咸阳后是把民脂民膏的阿房烧掉,把秦室皇族杀个干净,这就是因果报应。 到了元朝的时候,对汉人的荼毒十分惨绝人寰,比如把南方的汉人划入第四等人,和种姓制很相似,汉人有摔长子的风俗,因为蒙古人经常调戏洞房,淫掠新娘,所以第一个生出来的孩子都觉得不是亲生的,便怒气冲冲把孩子摔死,这种痛苦的残忍背后也是元蒙一手造成的。汉人还不能取汉字的姓名,一律发现就得流放去做苦工,大家只能偷偷把名字记在心里,好在元朝看不起文化的力量,没有大搞文字狱,这才有苦难者借以宣泄的元曲,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便是元曲,是对元朝残暴的直接批判。为了防止汉人造反,铁器监管也很严厉,汉人家里几乎不能私藏铁块,连菜刀也是规定几家人一起用,互相监督,互相牵连,大家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真是生死未卜。 有人说元朝就是因为没有大搞文字狱所以气数短暂,觉得清朝搞了文字狱所以江山稳固,其实元朝是败在自己的治理,它如果像唐朝一样包容和开放,估计欧非都是它的版图。清朝虽然搞文字狱,其实结局搞的不是文化,而是有文化的人,清朝并没有抛弃文化,只是对文化进行了阉割,变成自己认可和放心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思想控制,让大家绝对忠诚。满清借助文字狱杀掉一批不忠诚的人,和一批行为上或脑子里存在反清复明的人,保留一批忠诚自己的人,包括所谓的变节文化。清朝对历史文献的破坏是建立在修《四库全书》上,大量删掉异族对华夏的负面历史,特别是美化金人,对历代文学作品倒保留一些情面,主要肃反历史,比如丑化明朝,打击和杀戮编写明朝历史的人,一部《明史》几乎都是胡说八道。 顺治入关之后,便进行监控明人的行为,在《清史稿•食货一》记载了“世祖入关,有编置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所往,入则稽所来。”出门要登记去哪里,回来要盘问干了什么,连寺庙和旅社也被监控,就怕有反清复明的人。清朝许多文字狱就是互相举报,诬陷的,甚至变本加厉,到处抓杀,抄家和流放,在清朝最危险的两类人,一是有文化,二是有钱,杀文化人是为了江山稳固,杀有钱人是为了瓜分。清朝的残忍是其历代皇帝都情有独钟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不满江山沦陷,居然勾结日本人,甚至还有川岛芳子鞍马劳顿,就是为了复辟,无论是民国,还是本朝,都优待清室皇族,没有杀溥仪,可在清初,几个被当成朱三太子的都被杀掉,对明室也是穷追猛打,其中永历被追到缅甸后杀死。 相比之下,更歹毒的还是异族统治,和蛮族思想,是其野蛮习性的渗透,必然导致整个文明的灾难,清朝之后,胡治手段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