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野长城看江山如画 赏白石山走玻璃栈道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每当看见央视播出的《长城谣》公益广告,总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万里长城一向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关山万重,绵延不绝,宛若一条长龙伏卧在崇山峻岭之上,随时准备一飞冲天。 九十年代初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时,学校曾经组织我们爬过慕田峪长城。今人重新修复后的那一段长城,失去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索然寡味,以至于若干年后陪父母到八达岭长城,我宁愿站在长城脚下等待,也没有任何攀爬的欲望。较之慕田峪和八达岭长城,那些没有被修葺过没有被人为开发的野长城,更能吸引我。它们保留着原始的风貌,有一种萧索与悲壮的况味。 2015年中秋时节,跟随淮北徒步者群攀爬了河北涞源白石山石窝野长城。当天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霞,我们在一名地导的引领下,从岔路拐入一条满是怪石的沟谷,向野长城进发。石窝野长城果然名副其实,山间怪石林立,大大小小的石头形状各异。 走不多久,举目仰望,一条野长城绵延于群山之中。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我拾级而上。残破朴拙的砖墙,坍塌的烽火台,透出无尽的苍凉。金戈铁马早已逝去,千年长城风骨犹在。这正是我梦幻中的那条长城啊!我一步一步往上攀登,似乎要用坚实的步伐,来证实自己不是在做梦,而是实实在在地走在心仪已久的古长城上。
登上一座烽火台,放眼望去,长城绵延不断,一直伸展到视野的尽头。迎风伫立在烽火台那高高的石墩上,但见无尽的山脉层层叠叠,一片苍茫。我感觉脚下打飘,一阵眩晕,马上调整呼吸,抑制住了飞翔的冲动。站在真正的万里长城上,看江山如画,一瞬间激动得眼眶湿润。空旷的城墙,带着一种苍劲的美,刚毅的美,一直蜿蜒到天边,蜿蜒到悠远的历史里。这里的每块砖石,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不朽故事,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往日的血泪。开在断垣残壁中的一蓬蓬野花,散发出别样的凄美。它们是野长城最忠实的伴侣,年年岁岁,从不爽约。 河北保定境内的长城修建于明朝,史称内长城, 由古代关隘连接而成。著名的内三关之紫荆关巍然耸立在峭壁悬崖上,拒马河奔流不息。二者相辅相成,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屏障。 由于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著名的白石山风景区,与石窝野长城零距离密切接触了一个小时后,便分道扬镳。一条羊肠小道把我们引领到原生态的密林深处,树木遮天蔽日,树叶分呈黄红绿各色,五彩斑斓。空气异常清新,我们一边赶路一边深呼吸,绝不辜负这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森林氧吧。 数小时密林山间小道加台阶的徒步穿越后,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峰林峥嵘,峭壁陡崖,山脊山峰成丛成簇,形态如柱、如帆、如笋、如剑、如人、如兽、如神仙鬼怪。白石山俨然沙场秋点兵,一座座山峰早已排列好了阵势,只带那一声冲锋号角的吹响。
白石山,顾名思义,其山体多为白色大理石。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亿万年的漫长岁月过去,沧海变桑田。地壳运动使得白云质大理岩产生了两组以上的垂直节理,风霜雨雪的作用下,垂直裂隙不断扩大,岩层变成了一根根柱立的奇峰,这些奇峰根植于稳固的花岗岩基座上,从而形成了华夏大地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它将峰林、怪石、绝壁、峡谷、瀑布、森林、云海、佛光、长城、庙观等景观集于一体,奉献出一道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令人目不暇接,一眨眼就定格一张美妙绝伦的风景明信片。 长7000多米,由7000多级台阶及栈道、隧道、索桥组成的观光步道,将游客带入奇妙的大理岩峰林地貌之中。这条步道大多悬空修建在崖壁上,一座“心”型的观景台,更是将人们带往半空中。刚一踏上悬空步道,我不禁一阵紧张,心跳加速,头脑发热,早已隐匿无踪的恐高症伺机出来作祟。唯恐控制不住自己,飞身扑向护栏外那万丈深渊。我不停地与同伴说话,以便转移注意力。十几分钟后,我适应了周遭的环境,一切恢复到正常状态。自如地欣赏风景,并用相机拍下最美的白石山秋景。 沿着山崖兜兜转转,著名的白石山玻璃栈道出现在视野里。它海拔1900米,长95米,宽2米,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宽、海拔最高的悬空玻璃栈道。我担心自己害怕,刚走上去的几步目光平视前方,绝不东张西望。没想到三五步过后,竟然没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意左顾右盼,即便是直视脚下的山谷沟壑,也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路遇一20岁左右的小伙子,脸色铁青地靠着山壁坐着,我对他说:“你要知道,这玻璃栈道一定是安全的,否则不会让游客走在上面。”我还叮嘱他耐心地等待后面开心拍照的同伴,自己最好不要落单。
淮北徒步者群的十七位女性驴友个个巾帼不让须眉,走在悬空的玻璃栈道上如履平地。她们在玻璃栈道上尽情嬉戏玩耍,并做出各种搞笑的姿势,大家伙忍俊不禁,纷纷笑弯了腰。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