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暴力裁员背后,职场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周六,一篇题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的文章刷屏了,裁员再次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寒意。
大家对网易那位同学深表同情之际,其实也是在为个人职场发展暗自担忧,毕竟这个冬天谁都有可能面临同样被裁的霉运。

这起裁员风波无疑也是对所有职场白领的一个警示,职场人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作为职场上的弱势群体,遇到裁员,职场人究竟有哪些手段来维权呢?
一,熟悉《劳动法》,依法维权
《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一件被很多职场人忽视的职场自卫利器。

木木职场曾经有个学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试用期马上满90天,第二天即将转正时被通知被辞退,那么她就该无条件走人吗?
绝对不是。
我国《劳动法》虽然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辞退员工需要提前通知,或者做出书面通知,但需要由公司举证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打发人走的。
根据一位朋友的相似经验,在试用期即将转正的时候,如果公司拒绝转正,比如公司没有正式等人员扩张计划,或者出于应聘者性格等某些原因(非技能不合格等硬伤),这两种情况下,正规公司为了避免纠纷,通常会向员工支付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工资作为补偿。

过了试用期的员工,如果像那位网易同学一样被判定绩效不合格被裁,是不是提前30天通知或者拿到“N+1”的补偿,就该签署离职协议走人了呢?
相信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很合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关于绩效不合格情况下的裁员条件,是这么说的: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也就是说,即便你的绩效被判定不合格,就算跟公司签署的合同上明确写着“绩效两次不合格,本公司有权力予以无条件辞退”之类的条款,公司依然不能以“绩效不达标”为理由裁员。
尤其是在经济寒冬,即便给了“N+1”的补偿,你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社保自我续缴的负担,就更不能被这个套路了。
二,有法律意识,学会采证、举证
正规公司的合法裁员,一般程序都没有什么漏洞,但是不排除一些公司搞暴力裁员等肮脏手段。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有自我采集证据的能力、保留证据的谨慎和整理证据的逻辑。
首先,聘用合同要保留好,这是最基本的证据。
其次,一旦遭遇上级、人力部门的突然谈话,要有录音意识,尤其是涉及人员调整和薪资调整。线上交流要保留好语音、聊天记录。所有纸质文件也都要保存好。
再次,遇到上下级关系不睦、刻意降低绩效评级为理由的裁员,不要情绪化而一时冲动,上下级关系不睦,构不成裁员理由,上级给你脸色看甚至拿裁员威胁你,目的是让你主动走人,你只要不主动走,他也没辙。

对于一些刻意降低绩效评级,以“不能胜任当前岗位”为理由的裁员,需要公司举证,这时候就要仔细听清上级或者hr跟你的聊天内容,说你哪里不行,你就要搜集好相关证据来有力反驳。
最后,万一不幸遇到暴力驱逐,要认清当事人的身高体貌,如果受伤要第一时间去做司法鉴定。
此外,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要做好相关记录和整理,以备日后之需。
三,合理利用新媒体、媒体资源维权
网易每年都有裁员,为什么这次裁掉一个游戏策划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呢?
这位同学利用公众号把个人遭遇完整展现在大众面前,利用微信平台复杂的删稿程序避免了稿子被删无法扩散的陷阱。
而在某职场社交软件上的某言区和某些贴吧,公司很容易动用公关部门删帖或者辟谣,达到混淆是非、淡化公众视线的目的。
利用公众号发文维权,正成为一种维权手段。

如果大家记性不差,应该记得就在去年3月,一位蓝色光标员工利用公众号发文《蓝色光标,所谓亚洲最大公关公司,如此坑害老员工,良心真的不会痛吗?》,随即引发了朋友圈现象级传播。
这也告诉大家,有一个自己的发声渠道(比如主流自媒体平台)相当重要,尤其是在你没有媒体资源的时候。
如果有一定的媒体资源就更好了,可以联系一些记者,如果感兴趣可以接受采访,毕竟记者也是需要选题的,这样一来经过媒体报道就足以引起公司重视,可以最大程度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网易这次裁员风波中,网上出现了一些段子,其中一个就说:
这件事告诉我们,裁员不能轻易裁策划、运营、编辑·····能写的能策划的,有公众号的、有微博大号的,都不能裁。
看,一技之长不仅是饭碗,也是自我保护的一道护身符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木木职场也将在各位小伙伴需要维权随时站出来提供免费帮助。
-
李文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0: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