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让思维如剥茧抽丝般顺畅

每个人在生活中免不了要与人交流,语言也罢,文章也罢,都是沟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其中,不难发现,人与人宰的沟通能力完全不同。某些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逻辑思维混乱,表达不清晰自己观点。而有些人,却能通过简单的三言二语,将来龙去脉剖晰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脑海中没有形成清晰的观点所致。思维就像一棵茁壮的大树,想要表达的观点内容便如树枝向外延伸,百变不离其根本。通过美国作家查尔斯.S.皮尔士所著的《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去了解和认识人的思维观念以及逻辑能力是如何形成,并且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培养,从而清晰表达出来。
查尔斯.S.皮尔士是谁呢?他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为被誉为“现代科学逻辑之父” ,他在逻辑学方面的贡献是他倍受世人推崇的原因。他在天文测光、测地学、心理物理学、文献学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父亲是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本杰明.皮尔士,他童年成长的环境、以及在劳伦斯科学学院就读的经历,让他宣称 “自己是在实验室泡大的”,从他的经历来看,一点都不为过。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由二个部分,十一篇章组成。上半部为《偶然与逻辑》,包括信念的确定、如何形成清晰的观念、关于偶然的学说、归纳的概率、自然规则、演绎归纳和假设。下半部是《爱与偶然》,包括理论体系、小探必然性学说、心智的规律、人类的玻璃本质、演化的爱。
文章中用四个方法“固执法”、“先验法”、“权威法”和“科学法”来确定信念,几个方法没有对错之分,各有好处。但追求良心上清晰明确,符合逻辑是有代价的。作者认为,唯有“科学法”才能区分真伪,更能精准的确定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
逻辑学上有两组完全对立的概念:清晰与模糊、明确与混乱。顾名思义,清晰就是要拨开误导人们的重重迷雾,将模糊的物体显山显水的放在大众眼前。而明确则是不包含任何不清晰的内容,清晰的理解定义中包含的一切。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细致有效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再准确有条理的清楚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思维能力。
规律是什么?应用于心理现象的逻辑分析表明,只有一种思想之规律,这些观念趋向不断传播并影响某些他人,而这些人会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来坚持这些观念。
形成明晰的目标和观点,总的来说,大概是这样一种形式。若结论或目标已经定好,由这个点会衍生到ABC点,再由A点演绎为A1、A2、A3,B点演绎为B1、B2、B3,C点演绎为C1、C2、C3。从上往下,由这些小点组成各个分论点。由下往上推,则代表各个小点支持上面的目标和观点。无论是从哪个方向推理,其答案必然是符合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这个就是将复杂的逻辑思维转换成简单的推理过程。
当然,如果文章只是粗浅的逻辑思维理顺就太浅了,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物理、哲学、天文等内容,并详细的通过推理论证,将如何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了非常详细的表述和讲解。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说实话,我仅仅连皮毛都没有读透。如果只是单纯的就读书而言,这本书确实是集数学、逻辑学、哲学为一体的晦涩书籍。但是若能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恐怕会稍微便于理解,更容易体会到书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