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丸
印象里牵着大人的衣角去市场买猪肉丸时,摊主总是塞一个刚出锅的肉丸到孩子的嘴里。不知道是猪肉丸太大,还是孩子的嘴巴太小,总之嘴巴被塞鼓鼓囊囊,动弹不得。
等到买完肉丸走出来,孩子才从嘴巴里拿出丸子,小口咬着吃。刚出锅的猪肉丸弹性十足,在嘴里咀嚼时,似乎能感受到丸子还在弹跳。大人手里拎着一袋肉丸,孩子吃完手里的便开始垂涎袋里的。
于是央求大人再给一颗丸子,有时候大人很爽快,打开袋子让孩子拿两颗。有时候低声训斥孩子,不可贪嘴。
现在的摊主已经不敢往顾客的孩子嘴里塞肉丸了。年轻的父母奉行科学养育法,总觉得摊子上的食物细菌颇多,不可直接就进到孩子的嘴里。
记得读过阿城先生的一篇文章,好像是说人长大后对于某种食物的接受程度与儿时在身体内培养的某种细菌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从小就没有吃过某种食物,那么长大后身体也多半不愿意接受这一种食物。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放在我身上倒挺对的。我从小没喝过纯牛奶,顶多是偶尔喝一杯奶粉冲泡的牛奶。长大后买盒装的纯牛奶,一喝就闹肚子。如此闹了好几年,身体才慢慢接受纯牛奶。
买回家的猪肉丸放在碗橱里,大人去忙别的事情。孩子却惦念着猪肉丸。偷偷打开碗橱,看到那袋分量颇多的丸子,就想吃一两颗大概没事吧。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解开袋子,拿了一颗出来迅速放进嘴里。
在市场吃到的丸子是热乎的,因为刚刚出锅。碗橱里的丸子彻底冷了,但是弹性不减,滋味十足。
这下不得了,孩子吃上瘾了。转眼间,一袋猪肉丸有大半进了孩子的肚子。这下孩子慌了,等下大人回来发现可怎么才好。于是关上碗橱,一溜烟跑出去玩了。
晚饭的餐桌上,大家认为猪肉丸买少了,不够吃。妈妈意味深长地看了孩子一眼,答道,碗橱里肯定有老鼠,不然猪肉丸怎么平白无故少了许多。孩子知道妈妈意有所指,只好把头埋得低低的,默默地扒饭。但有意思的是,爸爸却把妈妈的话当真了。晚饭后,真的把碗橱清空,说是看看有没有老鼠钻的洞……
猪肉丸怎么吃?大多是煮汤,而且是简单的青菜丸子汤。洗干净生菜或者油麦菜,接着在炉子上坐一锅水。守着水烧开的任务常常落到孩子的肩上,大人自有别的事情要忙。
等到透明的泡泡从水底慢慢冒出来,起先是一个两个,后来是三个四个,再后来是一串一串。孩子渐渐数不过来了,也知道已经水烧开。先把青菜放进去,青菜被烫软后乖顺地待在锅里。丸子倒进去,拿起筷子翻动,将青菜覆在丸子上面。
大人走进来看了看,拿起油壶就往锅里倒油,并且不忘告诉孩子,在放青菜到锅里之前,记得先倒油,这样青菜就能保持青翠的色泽。
汤再次被烧开,咕嘟冒出一个大水泡,啪的又自己破裂。煮了一会儿,得关火了。丸子躲在锅底,不知道煮熟了没有。但是也不能再煮了,因为青菜煮过头便失去爽口的滋味。
最后撒了半勺盐,搅拌的时候丸子骨碌碌从汤底浮上来,圆润白胖。惹得孩子食欲大发,于是抄起筷子就去夹。没想到丸子极狡猾,东躲西藏,孩子使筷子还不灵光,所以总是夹不住丸子。无奈,只好求助汤勺。
刚出锅的丸子烫的很,孩子猴急地塞嘴里。即便被烫的直跺脚,仍然不舍得吐出来。囫囵咽下后,孩子自我安慰,味道挺好的嘛。
等到青菜丸子汤上桌,大家的筷子便齐齐向丸子进攻。因为汤里只加了油和盐,丸子本身的味道极为重要。
大人总是到固定的摊子买猪肉丸,因为这家的丸子滋味好、弹性足,即便调料放的少,也不会影响口感。
青菜汤里的猪肉丸,依然弹牙,但是却被青菜染了一层淡淡的青色,咀嚼的时候,有青菜的鲜味,也有丸子本身的肉味,回味无穷。
酒席上也少不了猪肉丸,大多数还是煮成青菜丸子汤。猪肉丸鲜有剩下的,但偶尔也会剩下几粒。
剩下的猪肉丸混在鸡肉、鸭肉等其他菜肴里一起被带回家。从宴席里打包回来的剩菜常常一起加热后才吃。猪肉丸经常被煮焦,白色丸子上有一块焦黄的印记。
但就是这种时候,猪肉丸才最好吃,当然是孩子自己的看法。猪肉丸与其他大菜混在一起待了一夜,已经吸饱了这些菜的汁液。在锅里煮一次,滋味便进到丸子里头去了。
最妙的是在吃丸子时咀嚼到烧焦的那一面,柔软与焦脆碰撞,汁液与肉沫齐舞。孩子在心里叹一声,猪肉丸就该这样吃啊。思及此,再伸筷子去夹盘里的猪肉丸,因为所剩不多了。
暗自欢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家的小猫 (1人喜欢)
- 烧水事件 (1人喜欢)
- 读书日记-《总有人会让你想起》:回忆的感动与丰富,才是人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