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Note
在手机上看这样的大块头好处就是随闲随读的能垒低,坏处即不能随时做笔记,电子书还不允许复制,读到现在收获颇多但总觉得所学之物有点飘,不知道自己到底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所幸资本论逻辑清晰,碎片阅读也能前后连贯。
起因是因为在b站看了两集《和david harvy读资本论》,其中david专门就中国全国学习马克思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道:我发现和中国学生讨论资本论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他们大学要上大量关于马克思的课程,导致的结果即他们或因为这种意识的灌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非常厌恶的情感,或者是教条式地接受了马克思的理论而不能正确有效地用这种理论去理解世界。
回想一下,这可不就是大学里面对着老师板书死记硬背的我的写照吗,而我自然是踏入了前者的行列。感谢戴维大爷,让我重拾对资本论的兴趣。我的文科爹从高中就尝试全说我读一读资本论,可惜那时沉迷各种小说故事,大学又被马原课通嚼了一遍资本论觉得不过尔尔。不得不说david才是中国大学生需要的马原老师呀,尽管他只是带着大家读资本论原著,但这种由浅入深并适时的一些解读和总结,才是能吸引大家去品读学习资本论的正确引导。
开始对最近看过的两章进行笔记补充。
卷一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资本论的基本定义之一,商品及其价值的确定。商品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物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最基础的性质,泥沙对于流浪者来说不会成为商品,因为流浪者很难会有使用泥沙的场景,因此其缺少使用价值,而江河湖海里的自然形态的泥沙也不能算是商品,因为其缺少劳动加工(因而也无法被交换)。而劳动和交换即是组成商品“价值”的另外两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推动了交换,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交换价值即商品价值的表现。但交换的规则(交换价值的衡量)却不完全由使用价值定义,而是由一种无所谓形式的统一的劳动量来决定(这里我有一点疑惑,马克思的观点似乎是交换价值可以完全脱离使用价值,仅由商品包含的劳动来定义,这种抽象是一种理论的简化,但是在应用到实际场景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误差,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提出修正这种误差的方法?)
尽管使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略去了对使用价值的探讨,仅用物品存在使用价值,即其存在被交换的可能,在此过程中商品便具有了价值这样的理论来定义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基本元素——商品,和资本流动中的基本元素——价值。
第二章和第三章则分别具体讨论了劳动和交换价值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细致的探讨。

劳动总是和它的有用效果紧密联系的,一切劳动都是对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人类的生产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差别劳动的凝结则抽象成商品的价值。
(哇要自己总结果然跟看一遍自以为理解完全不一样,总结两章比纯阅读四章还要累。第三四章要总结和思考的太多了,晚上再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