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引子)
我刚读大学的时候曾在学校的阳光心理协会做勤工俭学,我去那个协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单纯就是因为周末过于无聊想找点事做。我不像别的同学那么爱打游戏,也不喜欢什么体育运动,更没有什么谈女朋友的打算,所以这个勤工俭学的机会正适合我。
当时我是大一新生,跟大二的同学单独在学校的新区,整个校区的学生并不多,新区的心理协会规模也很小,来咨询的同学也很少。协会工作日的白天会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周末则是有几个老校区的老师来轮班,我要负责的就是每周给轮班来的那个老师打下手。此外还有几个正式学生成员,工作日的晚上他们会轮流去协会坐班。
我打杂的主要内容是给准备来做咨询的同学安排时间,然后把时间表发给本周来轮班的老师,每次咨询前后的一些文件表格也帮那个老师整理一下,此外很多杂事儿也交给我来做。对此,一开始我是有些抵触的,本以为自己也能帮别的同学排忧解难,没想到只是来打杂,感觉自己无非是从周末在宿舍发呆换成了在办公室发呆,不过办公室有空调而且很安静,倒是比在宿舍里舒服多了,更不要说每周还有几十元的补助。
因为每周来轮班的老师都不一样,两个月下来我也没有跟哪个老师很熟悉,但周末来值班的学长都是固定的,时间久了我倒是跟其中几个混得比较熟。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来咨询的同学,但对心理咨询又很好奇,我就会跟几个前辈打听。起初他们是不跟我说的,但熟络以后他们也会偶尔聊点自己遇到的事情,但说来说去也无非是失恋或者学业压力云云。真有情况特别严重的,他们会安排给专门的老师来沟通。我那时候并不十分了解诸如抑郁症一类的精神疾病,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接触到心理咨询的冰山一角。
那是个周六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八点二十到了协会的办公室,但等到九点也没有第二个人来,我这才想起来,这周六协会的前辈们约好了要出去玩,因为按照网上的预约情况看今天没有人来,当天的值班老师也给他们准了假,而那个老师也请假不来了。
这下空荡荡的办公室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那时候已经快十二月了,天气已经颇为寒冷,我就把空调的暖风打开,掏出一本书看起来,准备在这里舒服安静的独自度过一天。
就在我看的入迷的时候,外面传来几声很轻的敲门声,我赶紧走到大厅里,只见一个中等个头年龄大概二十七八的年轻人站在门口。看他的面相像打扮像是个辅导员,以为他是来找值班的心理辅导老师的,我便直接说道,“老师好,今天我们值班老师请假了不在。”
他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马上露出一个很自然的微笑,说他不是老师,也是来做心理咨询的。我一脸困惑,因为他的模样显然不像这里大一大二的学生。他看出了我的困惑,然后马上笑着说,他是老校区的博士,今天正好有事来新区,回去的路上路过这里,临时想来咨询一下。
他这个说辞着实奇怪,当时我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来咨询心里问题的人大多羞于直接说自己的困境,至于为什么不在老区看,大概也有他的考虑。
我告诉他今天不能咨询了,如果要预约,我可以帮忙登记。他面色迟疑了一会说“那我,先登记一下吧。”他脸上依然还挂着笑容,但那个笑容越看越像是刻意挤出来的。
我在大厅的办公桌上找了一圈,没看到登记本,便请那个学长也进办公室来登记。
“你们今天放假吗?就你自己?”他问到。我便告诉他其他人都出去玩。他环视了一圈办公室,看到我的位子上放着书包和书,径自走过去看了一眼。
“《自私的基因》?”他问到,“这本书不错,我前段时间刚看完,我要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看了这本书该多好。”
“学长也看过?我看网上评价挺高的,就借了本,我就是瞎看。”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这本书要好好看,很多东西,也许你现在体会不到,但以后你经历多了,再想起书上一些话,就很有感悟了。”他的眼睛依然盯着那本书。
他说话非常自然大方,完全一副平易近人地指导学弟的口气和神态,这让我觉得像是在接受长辈的教诲。而他这个状态和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咨询者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学长教育的是,我看你挺正常的,你要咨询什么呀?”说完这句话我意识到有些冒犯。
“呵,哎……”他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了一口气,然后看了我一眼,又把眼神移开。“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咨询什么,可能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吧。”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好奇心就上来了,想着时间还早,便客气的让他坐下,让他不介意的话,就跟我聊聊。
他又呵呵笑了两声,然后又长叹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进门时的微笑,在那个初冬的空调房里,向我讲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