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相遇的空间

“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是在2014至2015年由一群艺术家发起的实践活动,并最终汇聚成为2015年夏天举办的一场展览,它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期北京城乡结合部驳杂而富有生机的空间和社会面貌,并因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自那以后,北京的城市空间尤其是边缘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往的空间逻辑和社会结构在外部冲击下发生重构,不仅改写了北京的城市景观,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边缘“之中的日常生活。面对这样的时空变迁,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城市边缘的空间和社会意蕴,通过一种回溯性的方式与针对城市的艺术和文学再现(包括“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和《北京折叠》等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进行深入对话,从而勾勒出社会和空间变迁的轨迹,并由此进一步思考和反思城市空间与相遇的可能性。
阿尔都塞在其晚期著作《相遇的哲学》中谈到,相遇本身并没有为世界创造新的实在,但是它的意义更为深远:正是相遇赋予了组成世界的原子本身的真实性 (“the encounter creates nothing of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it confers their reality upon the atoms themselves”; Althusser 2006: 169)。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说城市实体与其中的每一成员都因为相遇而得到了自己的形状(真实性)。相遇的过程赋予了城市及其边缘特定的空间性,一种内蕴着矛盾的空间性——在这里,城市(边缘)成为相遇的场所,但同时也常常被造就为相遇的克星。
在城市边缘,我们曾经如何相遇?大家现在如何相遇?我们的相遇怎样造就着新的城市空间与生活状态?而它们又指向了什么样的未来相遇模式或可能性?我们期待着听到您对这些问题的记忆、遗忘、反思、困惑和/或答案,并由此共同探讨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实践图景。
议程安排
时间:2019年12月7日上午 8:30-12:3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320室
8:30 - 8:40 研讨会介绍(赵益民)
8:40 - 9:00 主旨演讲
- Maurizio Marinelli, University of Sussex
9:00 - 10:00 论坛一:反思城市边缘
(主持人:赵益民;评议人:秦波)
- 张劼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徐勤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黄全乐,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10:00 - 10:20 茶歇
10:20 - 11:30 论坛二:在边缘相遇
(主持人:Maurizio Marinelli;评议人:张磊)
- 程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朱起鹏,神奇建筑研究室
- 夏晶心,艺术家
- 王子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1:30 - 12:30 圆桌讨论:相遇的空间——过去、现在、未来
(主持人:赵益民)
- 李耕,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刘伟,熊猫慢递/白塔寺会客厅
- 杜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 林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林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