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连接与边界:今日文献展艺术家推介计划(一)

展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
展期:2019.12.13-2020.3.15
主办:今日美术馆
赞助:国家艺术基金
总策划:高鹏
策展人: 黄笃、乔纳森·哈里斯
地点: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号馆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 ——“缝合”, 共邀37位国内外艺术家参展,链接全球最新社会文化动态,共同讨论全球复杂变化的现实。今日美术馆将持续推出总计十二期的“艺术家推介计划”。本期主题为“连接”与“边界”。

在全球化的景观下,边界该如何被定义?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来临,必将伴随着通信、经济、地理力量的再一次整合,传统时空观念中的边界空间形态将被逐级瓦解,与此同时生成新的连接方式。而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的主题“缝合”,作为一种物理和意识形态的连接,主张当代艺术家应该一起行动起来,去回应我们所面临的复杂现实。艺术家构想自身的方式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全球化,边界,世界互联等一系列问题。本期的三位艺术家通过对“连接与边界”主题的探索,在艺术与现实的维度里回应了展览结构与主题。

1336计划 这是一个社区艺术项目,通过与加德满都的多样化社群,特别是妇女和青年一起工作从而表达一种艺术理念。这些生活在小巷里的,密集的山村社区里的人们仍然怀抱着巨大的希望和梦想。生活从来都不是笔直的,它就像加德满都山谷里的小路。这个项目是关于巷子里居民的故事。我看到妇女们聚集在小院子里,和邻居们一起编织,互相交流,分享她们生活和价值观。她们编织故事,编织也成为故事的瞬间。编织让事情发生,就像线与生命之旅间错综复杂的连接,而生命之旅也像巷子一样充满了挣扎、希望和混乱。正在进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它作为社区活动的一部分与实施者和观赏者相互联系。


▲ 《小巷中的生活》,毛线、线绳、棉花,1366米,2017
这件作品就像加德满都这座山谷城市一样,是自发生长的、具表现性的、互动的、有趣的和纠缠的。该项目再次将加德满都市与海拔高度1336米的海平面连接在一起。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尽管有这么多的问题,混乱和痛苦,人们仍然生活在荣耀中。2015年地震之后,山谷的情况看起来越发奇怪,但是人们仍然在努力建立他们的希望。他们挣扎着生活在怀旧的回忆里,像山谷里的光影一样,带着悲伤和快乐,这样一来我的作品就有了优雅韵律的纠缠连接。在展示期间,孩子和年轻人甚至都在作品周围跳来跳去地玩耍。而这只是人们在这座城市中灿烂生活的缩影。

艺域交换小组(ATE)在本次展览中即将呈现多个国际合作项目资料,展区提供的其他资料展示了艺术家之间的文献材料交换以及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观点”。
艺域交换小组鼓励在人类世(人造世界)时代与“地点场所”进行超越传统旅行概念的互动方式。全世界来自偏远地区的艺术家们被选中来参与到长途邮政亦或是数字化的通信当中, 他们围绕后殖民、政治以及环境等叙事议题从各自活跃的领域展开讨论。
艺域交换小组的项目体现了艺术家们为了探索和理解世界而制定的一系列目标, 其中一些“分析式”和“乌托邦式”的项目暗示了在这个戏剧化、世界末日式气候变化的时代, 在社会、政治以及艺术方面出现的互动以及互联性。

▲ 阿拉娜·亨特与乔安娜·怀特,重新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阿盖尔湖的建筑与水坝的监控文献图片,2018
阿拉娜·亨特(Alana Hunt)和乔安娜·怀特(Joanna Wright)以澳大利亚阿盖尔湖的本地水坝和北威尔士的Snowdonia / Eryri国家公园的Trawsfynydd村为背景进行交流,从而引发了对当地殖民定居者的基础设施和权力变化的讨论。

▲ 卡莉·巴特勒与古德伦·菲利普斯卡,项目材料,2019
素未蒙面的两位艺术家,来自东英格兰的古德伦·菲利普斯卡 (Gudrun Filipska)和来自加拿大的卡莉·巴特勒(Carly Butler)横跨大西洋进行了交流和虚拟旅行,批评了具有殖民地特色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旅行习俗。

▲ 凯蒂·艾欧妮·克兰尼,融化的阿拉斯加,
通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2019
艺术家凯蒂·伊恩·克雷尼(Katie Ione Craney)通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反映了她所观察到的在阿拉斯加,她的居住地附近迅速变化的气候和融化的冰雪带来的影响。夏天过高的气温,干燥和火灾使得当地居民赋予了这片终年积雪的冻土,融雪区或融化区的新名号。

▲ 约翰·瑞恩·布鲁贝克与威廉·F·麦克唐纳,项目材料
艺术家及心理治疗师威廉·F·麦克唐纳(William F McDonald)和摄影师约翰·瑞恩·布鲁贝克(John Ryan Brubaker)(英国剑桥郡和比利时)用中幅模拟胶片以邮政往来。

▲ 乔治娜·瑞斯卡拉、伊丽莎白·肖恩、汉娜·斯泰格曼、佐伊·嘉林索格、安东尼·里昂、罗伊兰特·梅耶尔、杰奎琳·M·伯恩、阿米尼·沙巴赞,项目材料

▲ 安德鲁·豪与加雷斯·琼斯,项目材料
英国什罗普郡的安德鲁·豪(Andrew Howe)和日本大阪的加雷斯·琼斯(Gareth Jones)间利用Google街景进行探险类徒步旅行。

▲ 卡洛琳·凯莉与克莉斯汀·斯切维,项目材料
冰岛和法国的两位跨领域艺术家(克里斯汀·谢文和卡罗琳·凯利)之间的邮政往来记录。

施勇是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艺术家之一。自1993年起,施勇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他创作媒介包括装置,行为,摄影及录像。施勇的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的暧昧性以及系统内部的张力,九十年代末开始集中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
施勇在他的作品《一切皆有可能》中提出:从 A 点到 B 点,划一条线,砌一堵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当它被置于某一个维度与语境时,它却使我们焦虑不安了:因为突然发觉一切都变得不再确定…

▲ 《一切皆有可能》,砖,水泥,1570cm x 110cm x 70cm,2019


▲ 《默片》,单路视频,11分钟9秒,2011

展览信息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
“ 缝合 ”
- 展览名称 -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
- 主办机构 -
今日美术馆
- 赞助机构 -
国家艺术基金
- 总策划 -
高鹏
- 策展人 -
黄笃、乔纳森·哈里斯
- 展览地点 -
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号馆
- 展览时间 -
2019.12.13 - 2020.3.15
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今日美术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