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顺德石[石肯](梁氏)家乘序》,疑义相与析
(转载)读《顺德石[石肯](梁氏)家乘序》,疑义相与析 原创:梁氏文化馆 [编者按] :谱序里的说法,有的并没有经过作者的考究,而是相互抄袭、人云亦云而已。如果读者没有加以分辨,就容易发觉这个族谱的是这样说,那个族谱的也是这样说,好几个族谱的都是这样说,于是认为有这么多族谱的都是这样说,必定是真的。这种只看数量,不考虑质量,没有考量一传十十传百的情况,类似于三人成虎、曾参杀人,其所得的“正确”结论,未免轻率。况且谱序说法,事关重大,读者又怎能随随便便、不加思索的等闲视之。广东有篇题为梁清标所作的《顺德石[石肯]家乘序》,颇有影响。近日有宗贤觉得这篇序文颇多疑点,发表于下,以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读《顺德石(石肯)家乘序》 转载(水流而长 / 文) 古人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而真作中可能有错误说法,伪作中可以有合理材料,如此看来,一篇谱序,重要的不是它是否是名人所作,不在于它是真作还是伪作,关键是说得要正确。当然,正确不正确,有时就看读者怎样看了。 我们族族谱里有一篇题为《梁氏世略》的文字,我开始接触族谱时,对这篇文字是相信不怀疑,后来知道的多一点,才发觉它有的说法不妥当甚至是错误的,再后来发现它和一篇题为《顺德石(石肯)家乘序》的文章有不少相同之处。近日读到东莞崇桂堂梁氏族谱附录版的《顺德石(石肯)家乘序》,有点感想,求教于方家。 (1)序文说:“至宋东平讳灏者,雍熙丙戌状元,子讳固,祥符己酉状元,父子并显,为平章事。” 按:梁颢是雍熙二年状元,雍熙二年是乙酉,而不是丙戌,雍熙丙戌是雍熙三年。平章事,有说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别称,有说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国事等官省称。带“平章事”的都是很大的官职,而梁颢、梁固父子都没有某某平章事一类的官职。 (2)序文说:“一讳适,为尚书左丞相。固之孙寿(焘)为中书侍郎、右丞相。” 按:梁适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不是尚书左丞相。“寿”应该是“焘”之误。梁焘没有担任过中书侍郎,而是尚书右丞转尚书左丞,不是右丞相。宋代的左丞相、右丞相,是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改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来。梁适、梁焘所在北宋并没有左丞相、右丞相。 序文作者不懂宋代官制,可算正常,不过叙述梁颢、梁固、梁适、梁焘的任官竟然错误如此,可见作者对叙述对象并不了解,大概是人云亦云罢了。 (3)序文说:“一讳汝嘉,为宝文阁学士,加太师封缙云侯,致仕卜居武进即今南京武进县。” 按:梁汝嘉去世后才被追赠少师,爵缙云郡公,他生前身后都不曾是太师。王公侯伯子男,缙云郡公其实比缙云侯还要尊贵。 (4)序文说:“武进分支晋江即今福建晋江。” 按:武进梁氏有没有分支到晋江则不清楚,而晋江梁克家一支则不是来自武进。 (5)序文说:“粤东顺德石(石肯)一支始祖实斋讳登,为宋教谕,赠司库,出自晋江。” 按:顺德石(石肯)是否有其它支派的梁氏则不清楚,而梁储他们的始祖并不是梁实斋,而是宋司户梁拱。听说梁实斋一名珙,字伯升,赠朝散郎、监左藏库,或者有人把司户梁拱和监左藏库梁珙号实斋混为一人了。又,唐代有司库,不过宋代没有设置司库。 关于顺德石(石肯)梁储的来历,明朝时就已经误认为是出自晋江梁克家的了。杨一清《梁储神道碑》说梁储是出自梁克家。明代后期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三十四说:“梁储,字叔厚,顺德人,宋梁文靖之裔也。”何乔远《名山藏》的“臣林记(正德臣一)”说:“梁储,字叔厚,顺德人,宋梁克家后。”即使到咸丰《顺德县志》里的梁储传记也说“先本宋丞相克家之后”。虽然后来考证得顺德石(石肯)梁储并不是梁克家的后代,但是明清时候是有把梁储说是出自梁克家的。这序文说顺德石(石肯)一支始祖是梁实斋而梁实斋不是梁克家之后,如果指的是梁储一支,则和明清时候说的梁储是梁克家后代的说法不同。是另立新说,还是把梁珙实斋和梁储始祖梁拱混淆了? (6)序文说:“予自康熙癸未以前览史册而慕文康公之风度……” 按:康熙癸未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而梁清标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已经去世。不知道是不是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或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之误,抑或其它原因。 (7)序文说:“至庚申之夏,石(石肯)姪孙桂隆国桢来京考选,尽携谱牒而至,知东平分支而晋江……” 按:东平梁氏是否有分支在晋江则不清楚,而晋江梁克家一支则不是出自东平。 (8)序文说:“若予房由东平而至真定,迁期虽有后先,予之始祖于武进仲谟公为三从叔祖,实同出一源也。” 按:关于梁清标的始祖,钱谦益《梁梦龙墓志铭》说:“其先山西蔚州人,洪武初徙家真定。”李澄中《梁清标墓志铭》说:“先世蔚州人,始祖聚徙居真定,遂家焉。”关键是康熙版和道光版正定梁氏族谱都记载说:“蔚州公讳友才,世家蔚州兴和楼,是为蔚州公。配次氏,生子东岗公……东岗公讳聚,洪武初由蔚州徙真定。”并且这康熙、道光两届正定梁氏族谱都没说到祖先和东平梁氏有关。可见梁清标的祖先只能追溯到元末的世家山西蔚州的梁友才和明初由蔚州徙居真定的始迁祖梁聚,和东平梁氏扯不上关系。如果序文作者是梁清标,说自己祖先出自东平,不知道这是另立新说,还是数典忘祖? 正定梁氏族谱不记载元末以前的事,那么石(石肯)梁氏族谱会记载到正定梁氏元末以前上溯至少到南宋前期的事么?石(石肯)在岭南,正定在河北,风马牛不相及,关键是正定梁氏与石(石肯)梁氏只是同姓而不同宗,正定梁氏对于石(石肯)梁氏而言不过是八辈子都打不着的旁支别派,石(石肯)梁氏族谱不至于记录八辈子都打不着的旁支别派的南宋至元末的信息吧。 “武进仲谟公”应该是指梁汝嘉,字仲谟。不过前面没有说到梁汝嘉字仲谟,不知道梁汝嘉字仲谟的人大概不知道这“仲谟公”就是梁汝嘉吧。这样似乎叙述上有失对应。 真定梁清标始祖是元末明初人,而武进仲谟公梁汝嘉是北宋末南宋初人,时间相差200年左右,说两人是“三从叔祖”,这差距恐怕也太大了。 依序文内容,是以梁汝嘉出自东平。不过梁汝嘉虽然曾在武进任官,不过他是丽水人而不是武进人,说武进仲谟梁汝嘉已是不妥当,而也没有可靠材料显示梁汝嘉祖上出自东平。 (9)序文落款时间是:“康熙十九年岁次庚申仲夏蒲月。” 按:仲夏是农历五月,农历五月是仲夏,这季节和月份互相对应,古书上也有“五月仲夏”“仲夏五月”的说法。而蒲月是农历五月的别称,前面既然说了仲夏指明了是农历五月,后面还说蒲月也是指向农历五月,而成“仲夏蒲月”一说,未免画蛇添足了。 (10)序文落款中说梁清标的官职有“宏文院编修”。 按:清代没有宏文院,而有弘文院,但仅是清代初期有,康熙九年后就没有了。按李澄中《梁清标墓志铭》,梁清标在顺治时为“弘文院编修”,而按《顺治实录》,则说的更详细,是“内翰林弘文院编修”。落款作“宏文院”,不知是作者自己写错,还是别人抄印错,抑或避乾隆讳而改。 (崇桂堂的《顺德石肯(梁氏)家乘序》是一个版本(好像还有其它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