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哪些你认为值得警惕的高新技术?
查看话题 >为什么我们要对面部识别说不?
诚然,面部识别技术有它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为我们的生活便捷化起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为什么我要对这项技术说不?
首先,面部识别成熟吗?
在2017年的欧洲冠军杯联赛决赛上,英国南威尔士警方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对身处卡迪夫170000名观看决赛的球迷进行检查,以侦测可能存在危险的犯罪分子,警方使用了以往的数据图库进行对比,结果在2470项比对成功的案例中,有2297个比对是错误的,错误率高达92%。(新闻链接: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south-west-wales-44007872)。
2018年底,腾讯新闻报道,在3D打印技术十分成熟的今日,通过人脸数据3D打印人脸,可以完美无瑕地骗过大多数手机的人脸识别系统(https://new.qq.com/omn/20181217/20181217A1L7W5.html)。
2019年4月8日,新浪新闻报道,浙江宁波的袁先生在睡觉的时候被室友盗刷脸,损失了1万多元人民币,而按照一般情况而言人闭眼的时候是无法通过手机人脸识别的。(新闻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dsfzf/2019-04-08/doc-ihvhiqax0798290.shtml)。
以上关于人脸识别的新闻不胜枚举,在此不过多粘贴。
科技厂商永远都会告诉我们一些我们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数据让我们安心,往往准确率在98%或者99%以上,而事实上,例如在美国,这种准确率只是建立在白人男性群体上面的,对有女性和有色种人的准确率远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新闻链接:https://www.vox.com/recode/2019/8/9/20799022/facial-recognition-law)。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庞大,中国对于面部识别的成熟度又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第二,我们的隐私应当由谁来保护?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收到过骚扰电话的经历,房地产中介,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贷款广告等等。这些都是数据泄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小烦恼之一。可是当面部识别信息泄漏了呢?
在今年夏天的时候,我回了一趟国,我发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十字路口上面,都立起了大型显示屏,显示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违反红绿灯规则的行人的个人信息,包括放大后未经处理的个人照片,并通过面部识别获得个人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首先,我想问一下,在恶性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面部在电视上会被打上马赛克,那么仅仅是闯个红绿灯,就要如此明示天下吗?其次,如何防止别人不记录这些人的个人身份证,住址和面部信息?我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人们可以偷偷搬个板凳坐在马路旁边记录这些人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取这些并没有违反刑事法律的人的个人信息,从而从中进行下一步违法勾当。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对这个群体的法律保障,中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拥有隐私权,而执法部门这么明目张胆地公布公民隐私,是合理的吗?
在中国,面部识别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比如机场,图书馆,大学甚至动物园(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9-11/04/c_1125188289.htm)里面,面部识别的数据需要上传到固定的服务器中,谁又能给这些服务器的安全提供担保?所依靠的科技公司能够保护吗?2019年11月,新京报新闻:使用8元人民币购买3万张人脸照片(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19/11/19/651409.html),而在暗网交易中,关于人脸数据的资源更多,我们的自己的脸到底还是不是我们的?
第三,面部识别道德吗?
今年9月,南京高校试水“人脸识别教室“,用来考勤和管理学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多少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这个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新闻链接:https://tech.sina.cn/csj/2019-09-03/doc-iicezueu3068039.d.html)。这种技术在校园里和教室中的渗透,道德吗?这又是不是我们教育的退化?
再比如一个叫做隐私盾的网站,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检测出你上传的人像照片出现在哪个成人网站,再比如前些日子流行的3D换脸技术已经在成人网站上大肆流行,类似的人脸技术的使用,道德吗?
在最后的最后,我想问问阅读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你:在我们享受着科技便利的同时,是谁在背后默默地监视着我们?在我们享受着每一次刷脸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又是谁在偷偷地下载保存着我们的隐私?谁会为我们的隐私泄漏买单?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接到骚扰电话的时候,有人会为我们的电话号码泄漏负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