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人》是马丁·斯科塞斯的一次告别,更是他晚年的又一座高峰。
在好莱坞最伟大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序列里,《爱尔兰人》算是什么级别的作品? 它没有《愤怒的公牛》那样充满力量,也不像《好家伙》将一个意大利社区的兴衰娓娓道来,更没有早期作品锋利得叫人惊讶的实验气质和才情,甚至稳重得不太有马丁的火气。 可是如果你喜欢马丁,并且看过他的主要作品,你会明白这是部什么作品,也会被最后半个小时强烈的悲伤感击得不禁流泪。 《爱尔兰人》,是老马丁的一次告别,更是他晚年的又一座高峰。

我们此前为大家介绍过这部作品(戳这里回顾下吧),76岁的马丁集齐了一帮平均年龄77岁的演员,斥资一个多亿美金让他们以年轻时的样子重现于银幕,以神一般的品质引来山呼海啸般的赞美。

电影改编自纪实文学《听说你刷房子了》 (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是六七十年代全美卡车司机工会副总裁法兰克·希兰的口述回忆录。而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他与美国历史上神秘失踪的大人物吉米·霍法的故事。

而老马丁将这段故事拍成了史诗。昆汀在他的《好莱坞往事》里致敬了他的黄金年代——好莱坞60年代。而马丁最熟悉的时代,则是60-80年代黑手党横行的时期,他曾经据此拍摄了无数经典作品。这次他给自己所有的黑帮片拍了大结局。 那是老马丁对自己的告别,他拿出了自己漫长艺术生涯摸索出来的全部诀窍,让这部电影的每一秒都引人入胜,充满了爆炸般的男子气概;同时,也展示了那个黑暗、动荡又辉煌的年代。

那也是对年老的查理(《穷街陋巷》)、吉米·康威(《好家伙》)或者山姆(《赌城风云》)的告别,他们或许是当年马丁在小意大利的熟人,抑或是他所听说的传奇人物。

76岁的马丁·斯科塞斯看着他们如法兰克·希兰最后的样子,无比平静地轻轻说了一句:老伙计们,你们的故事,就讲到这吧。

《爱尔兰人》The Irishman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查尔斯·布兰特/斯蒂文·泽里安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 类型:剧情/传记/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片长:210分钟
1 一个“粉刷匠”的一生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部电影不是历史,因为它带有明显的希兰个人口述色彩,电影里说他为了治疗关节炎曾长期服用“诺力汀”,而这种药“会让人有点糊涂”。

所以,别急着因为电影里提到黑手党一手策划了猪湾登陆、推动肯尼迪竞选成功而后又刺杀了他这些秘闻而兴奋,这些说法由来已久,而希兰或许曾在一生中多次吹嘘自己发挥的作用。

年迈之后,沉湎于旧日的他有可能已经分不清这些是否是现实。至少在这部纪实文学名噪一时的时候,很多专家都说他胡说八道。 这种内容的失真与混淆感,当然也包括他讲述自己枪杀了吉米·霍法,毕竟这是纪实文学而非他对FBI的供述,当然他也不可能有供述。而电影的故事,就在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失真里,娓娓道来。

马丁为电影设计了一个双重闪回结构。电影的开场,是养老院里的老希兰讲述自己的过往,故事的开头则是1975年夏天,他从费城去底特律参加某次婚礼的行程,其中出现的人物,又串联起他波澜壮阔的半生。 这半生的时间,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老马丁最熟悉的时代,也约等于半部北美黑手党历史。

去底特律参加婚礼的时候,他的车上还坐着黑手党大佬罗素·布法利诺,他们是合作了半辈子的老伙计。50年代的一次相识,让法兰克成为布法利诺身边最值得信任的“粉刷匠”,也就是执行秘密处决的杀手。

罗伯特·德尼罗的诠释,加上马丁的处理,让这份“杀手”工作看似一份非常有日常性质的工作,而非令他成为魔鬼的通道。他的杀人经历甚至只有寥寥几段,而其他的则被以非常克制的方式表达:在费城大桥上一次次扔枪的快剪。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吉米·霍法触及了黑手党底线,比布法利诺地位更高的黑帮大佬发出了死亡威胁,而吉米不以为意,法兰克几乎是以哀求的姿态在求他。他是有情感的,对于他来说宛如老友的吉米,他不想失去。

但他成为最后向吉米动手的那个人,因为他在吉米身边太密切了。或许正如他后来告诉女儿的“我一直在保护家庭”,是这份投名状,让他免于成为吉米之后被清洗的一部分。 在老马丁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特殊的打工者,甚至比许多打工者更具职业道德,也更加出色。他忠诚且靠谱,但同时,这是他在黑手党圈子里的定位。

年老的法兰克从女儿那里听到了对他的评价:我们不敢从你那里寻求保护。他的手段太残暴了,因为他的女儿调皮而推了她一把的店员,遭遇了一顿胖揍。

这样的场面,我们会在老马丁的电影里看过许多。因为口角之争,几个意大利人就可以打成一团,他们的文化里有睚眦必报的传统,但在爱尔兰社区,没有帮会人物去给他们做调停。在他生活的街区,法兰克会是个怎样的形象? 而在罗素的牵线搭桥下,他离婚娶了个意大利老婆琳妮。这是他在家庭层面上,对于原有家庭和文化的一次背离。

其实女儿们和琳妮相处得不错,这也是意大利传统女性在家庭里的魅力,如罗素的老婆,会毫无反应地清洗丈夫的血衣。 但对于法兰克的女儿们来说,她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父亲离开了她们的母亲,而在街区里,或许她们会无数次听到别人的议论:你们的父亲是给意大利人干脏活的。 所以佩姬对于吉米·霍法的亲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是她生活里为数不多非意大利裔的长辈,更何况那是如阳光般的时代伟人!可惜,她的恶魔父亲掐灭了这道光。

这是马丁在老年时候,对一个黑手党外围成员的重新观察,他看到了这个人物身上注定悲剧的部分。 他是爱尔兰人,但精神导师罗素让他变成了意大利人,甚至到老都秉持着黑手党徒式的道德。两种文化的冲突中,他自己和家庭都成为了牺牲品。

法兰克就是如此矛盾的一个存在,他对于自己的过往有一种坚信,甚至沉湎于自己过往“英雄”的时代。他依然是老马丁拍惯了的小人物,只是被罗素和吉米这些大人物,制造出了自己也是大人物的假相。 电影的最后,他请神父不要关上他的门。这个举动是如此孤独且无助,但这个行为本身却来自他的过往:他与吉米相处的第一个晚上,吉米也没有关门。

2 马丁版黑帮史诗
《爱尔兰人》的第一个镜头中,The Five Satins的歌声响起,充满柔情的长镜慢慢领着我们穿越空间与时间的长廊,停在年迈的法兰克的身上。 在这一瞬间,我们会立刻意识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部源于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一部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一部他所说的“Cinema”。

这是太具有里程碑意味的一部马丁作品,留下了这位导演在五十年艺术生涯里所有习得的技能、个人的色彩以及电影的精妙艺术。开场的那个长镜头,从一开始就被人拿来和《好家伙》里的90秒长镜头对比。 而马丁在手法上的克制,也没有了《穷街陋巷》《好家伙》那种爆裂般的荷尔蒙气质,反而更接近如《教父》包括《美国往事》这种史诗。

这或许也有题材的原因,毕竟人物级别和故事跨度上了若干个层次,但更是多年之后老马丁的游刃有余。他可以把每个人物的眼神拍出千般情绪,但需要他们张扬男子气概的时候,银瓶乍破水浆迸。 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多少段真正杀人的镜头,所有此类场面都相当快速,而这恰恰是呈现为法兰克的专业。 最戏剧化的莫过于对那位黑手党明星乔的刺杀,一个长镜头跟随着法兰克,从下车到进入饭店杀人再到上车,伴随着旁白的解读,硬核得让人想尖叫。

老马丁的老而弥辣,造就了不动声色之间的突然爆发。在情绪处理上,他是比法兰克更专业的“杀手”,一击即中。 而这种“Cinema”的实现,也必须说,是几位75岁以上宝藏演员的加持造就的。 谈《爱尔兰人》不说表演是不现实的,虽然并不完善的“减龄技术”还是没能真正带他们重返壮年,几位演员的体态也明显带着老态,但他们的每一条皱纹都会说话!

罗伯特·德尼罗的伟大演绎是天衣无缝的。而其他几位配角,令人感觉今年的奥斯卡男配已经可以宣布赢家了。 吉米·霍法和罗素·布法利诺,这两位造就了法兰克的导师,在阿尔·帕西诺和乔·佩西的诠释下有成为经典的底气,甚至可以认为是他们辉煌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

前者是十足的悲剧人物,在霍法最光辉的岁月里,他成为一代美国人的神,从此在神坛就不愿意下来。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低估了黑手党的残忍狠辣。帕西诺的暴烈与激情依旧,但这个人物的魅力,却在于他如今出神入化的细节处理。 难以忘记他终于听明白法兰克暗示,意识到遭遇死亡威胁时候的眼神,他那双大眼睛骤然睁大,带着惶恐呢喃着“他们不敢”,然后又恢复了坚定的神色,“不,他们不敢”。

乔·佩西的暴烈则被收敛了,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沉稳和老辣。他始终是微笑和蔼的,但是在乔侮辱了黑手党联盟之后,他抬起头给法兰克的眼神仿佛带着冰,我们都会知道,那个乔已经是个死人了。

关于表演的话题不需要多说,里面的每一场戏,每一个动作都可以逐帧分析,并且让绝大多数演员跪下喊“666”。伟大的演员,在伟大的导演调度下成就伟大的电影,这就是《爱尔兰人》。 而这种堪称伟大,也让电影的告别意味显得尤为明显。
3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乍看之下,对于年近八十岁的斯科塞斯来说,这似乎是一部怀旧之作。但是纵观全片,你会发现《爱尔兰人》绝不是一部属于过去的电影,而是以现在马丁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最熟悉的那些年,那些人。

它是反思的,对整个黑帮体系的质疑,甚至带着几分嘲讽和冷漠。他们的贪婪与自大,成就了一个时代里黑手党的如日中天,也决定了后来的注定颓丧。 所以,老马丁给其中主要的黑帮分子出场,都加上了字幕,不只是解释身份,还加上了他们的死亡时间和死法。其中大部分人死于暗杀或灭口,这些构成了吞噬他人的黑暗体系的人,也最终被这个体系吞噬。这成为电影最具讽刺意味的部分。

仿佛76岁的马丁再度谈起查理,谈起吉米·康威,谈起罗素·布法利诺,不再如少年时代视之为偶像,也不像中年时的嬉笑怒骂,而是对于往事如凭吊般的无奈,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 电影最后半个小时,曾经的“英雄人物”早已“白头”,两个老人分享一瓶葡萄汁的情景会让人瞬间飙泪。曾经“比猫王更受欢迎”的霍法,也已被人遗忘。在时代的滚动前行里,他们早已被落下。

可是黑帮分子身上发生的异变,让他们固执地坚守着旧日的生存方式。法兰克想和女儿们和解,但他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他也不会向神父忏悔,因为他骨子里不是意大利人。 他让FBI的人去找自己的律师,却得知自己的律师已经死了,第一反应居然是问:“谁干的?”两个新嫩探员面面相觑,“癌症”。这个老人的过时,可笑又可爱。

但下一句台词,又会勾出你的眼泪。“大家都死了,希兰先生。”

正如前文所言,告别的意味就在这种“大限已至”的氛围中降临。每一位伟大的导演都会有自己的高光作品,却不是每一位都有自己的告别之作。老马丁和四位伟大的演员,完成了自己对黑帮片的时代,一次郑重的挥手。 这样一部作品,或许也会是黑帮片最后的绝响。或许以后还会有黑帮电影,还会有黑手党在银幕上出现,但不会有人像马丁或同代导演那样,以个人情感驱动对于人物和故事。

在这个层面上,Netflix做到了一件伟大的事,它让老马丁这次奢侈的告别成为现实,让几位演员在技艺出神入化的年纪再现辉煌,让黑帮片拥有了三个半小时的最后辉煌。 文章的最后,或许可以用一组组图,与大家一起重温下,这些80岁的老人留给我们的记忆与情怀。 在《穷街陋巷》里,罗伯特·德尼罗第一次和老马丁合作,男主角是哈威·凯特尔。哈威彼时非常赞叹德尼罗的表演,一度想把男主角给他。


而乔·佩西与马丁的合作开始于1980年《愤怒的公牛》,并在之后成为后者作品中的黄金男配。


《教父2》时期的阿尔·帕西诺,和《爱尔兰人》里在同样的时代经历了听证会。可惜物是人非。


而《教父2》中饰演两代教父的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已经第四次合作电影。他们合作的《盗火线》同样堪称经典。
这是老马丁和帕西诺的第一次合作。



而罗伯特·德尼罗和老马丁合作过多少次?其他几位演员,又在他的电影里创作过那些经典?
数不清,也不必数,那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传奇。






一切,以电影的名义。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微博|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豆瓣 |
|搜狐号|企鹅号|什么值得买|大鱼|
|趣头条| 虎嗅 |百家号|新知 | 大风号|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