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有限受制整体水平
我学佛后,和很多人在学佛的认知角度不一样。
因为,我通过跟随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通过冥冥之中的指点,扭转看待人生中出现的突发事情的问题。
当我在情绪失控的状态时,我是很难有颗平静的心去观察问题所在,这,即是迷。
人如果处在一种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氛围里时,容易在理智上受干扰,失去判断力。
为什么说信佛不单是迷信,而是具备科学道理。
因为,佛的中文翻译就是悟。悟的通俗解释就是理解解读万事万物。
很多时候,我做事不成功失败时,听到最多的声音便是,你再看看。
意思就是,你别急,再想想。
为什么说要学佛的心地法门?因为心性不坚不定是很难应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
每个人是不知道自己的心能承受多大的痛苦的能力。
这就是心地法门的意义所在。
像预言的事情,很多时候不需要神力,都能通过科学的数学的计算获得。
这需要一个人掌握非常综合的科学知识才能预算估摸出来。
看到有个道友说,她信佛缘起于车祸。
其实车祸的整个过程可以用因缘和合来解释。
通过,现实的路况,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是否专注可以判断一个事故的结果。一个事件的发生有几大因素,这些因素只有存在互动关系时便会产生结果。
她出车祸,她是一个因素,他方也是一个因素。双方参与便会产生结果。很多车祸事故跟当事者的整个综合上路素质有关,对路况的认知也有关。一旦缺乏某些经验,出现事故便是在情理之中的预料。
念佛的目的不是把一个人念傻掉。如果念傻了那是走神。
三昧是身口意的统一和谐寂静。
人的无奈在于受杂务事情感情绪干扰的太多,无法契入佛理。
尤其情感干扰是最大的部分原因。
人的情感失控很多时候都是庸人自扰。然而,你懂这方面的原理,对方不懂时,你也会产生苦恼,这叫攀缘后产生的因缘必须要求互动的结果。
比如,我端着我的盆栽去晒太阳,我妈就会苦涩道→你对她比对我还好。
她这样苦楚的表白很难叫我心地坚固不为所动。毕竟是亲妈!
一旦心动便是情感动,情感动便生烦恼。烦恼即菩提。
我妈的烦恼即是通过相互作用的原理要求我有所回馈有所反应。
我的回馈和反应能削减她的情感失衡,那就是菩提的体现。
这就是佛学在于人事处理上的手法。
这是世间的学问。
报佛恩的办法并不是说让一个人盲目的去做忏悔,而是综合的看待人我双方的关系如何科学的相处。
心地法门的初级是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再进行个人缺点上的修正。
认识自己又不能将自己独立出来,它需要在所有关系中多元多角度的去看待自己对不同关系和人之间的处理办法。
这个是有难度的。
尤其是自我修正。
我一直觉得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之所以形成,也是因为这个综合的情感的东西没处理好,现实条件没处理好,导致理解的立场不能形成平衡的状态,才会有被纠缠的错觉。
你的心性已经岀离了那种层次,而另一方还处在执着状态时,那就很难办。悟性不够。
这个纠缠终究苦的是冤亲债主自己。
因为它执着在那个痛苦的节点,要求等价的回馈是最糟糕的心态。这也是之所以陷入迷的执念的根本原因。
况且,佛学深入的话,后面还有很多东西要根据根性的不同而深化。
我们只是凡夫俗子,还只是非常低级的触及表层。
再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吃早饭。我妈热了面条,我打开锅盖,打了一碗面条,忘了盖上,我妈就吼道,我都还没吃呢!都不为我想想。
如果,我是我妈,我会自己盖上锅盖,然后语重心长→宝贝,我还没吃呢,以后记得盖盖子。多为别人想想。
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我妈之所以火大,那是因为,她觉得我单身不思进取让她心生怨念。
所以,无论,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
再则,我确实邋遢习惯了。
很难做到细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