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馈赠|谈礼物与给与
作者莫斯,个人推荐指数三星。人类学经典书籍,和《消费社会》一样比较难读。
馈赠有三个过程,即馈赠,接受馈赠,回赠。
馈赠
馈赠行为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双重关系:一是联合,因为给予者和接受者一道分享他的所有;二是等级,因为接受者一且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便负债于给予者,在他没有偿还这份馈赠之前便处于对对方的一种依附状态;如果他一直未能回赠,那么这一状态便会固定下来。如此看来,给予的行为一旦实行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便导致一种差异和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还会发展成等级;如果二者之间已存在等级的话,这一新的不平等甚至会使已有的等级表现得更加明显并且合法化。馈赠既可以使双方距离更近,但在社会意义上却使双方疏远。
接受馈赠
收受的义务也有很重要的束缚性。人们没有权利拒绝邀请或礼物。拒绝显得害怕"回报",害怕在不能回报别人的馈赠之前处于被"压服"之境地。殊不知拒绝本身就已经被"压服",等于自己的名字已经"失去份量"。所以有钱人不怕交接朋友,穷人得结交面会比较窄,结交的有钱人本身就已经显得自己低人一等,接受礼物同时考虑怎么回赠对自己经济能力算是一笔不小的债务。大部分人接受馈赠显得自己不惧怕馈赠,自己有能力有本事回赠,并不低人一等,而且是连本带息的回赠。
回赠
只接受礼物而不回赠礼物会让人有一种亏欠感,而且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为了长期的合作,需要回赠礼物。在某些原始部落礼物的循环,A把自己的物品送给B,B又转送给C,C回赠礼物给B时,B不能据为己有礼物而应该将这件礼物转送给A。送出礼物会有一种正向灵,接受礼物会有一种负向灵,接受礼物再送出,正向与负向便会相抵消。馈赠礼物给神和给人的另一目的是换回平安,礼物的力量能使恶灵和厄运,哪怕是还没有来得及附身于人的厄运离人远去。 如果B据为己有则会不吉利。原始部落的人如果礼物循环的链条足够长,礼物能够又A送至Z的手中,如果原本礼物中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大部落的人即使从没有见过面,第一次见面也会分外亲切,因为原来自己曾经受到过刻有他名字的礼物。
夸富宴
夸富宴更是一种社会形态现象:部落、氏族及家庭甚至民族间为此聚会,人们无比兴奋激动;大家虽友善交往却又彼此形同陌生,人们通过这些大型的贸易活动和经常性的竞争,来互相交流,盟友或对手等各类关系也随之明确地显现出来。
每一位首长首领必须为自已,为子女、女婿和家族的去世者举办夸富宴。他惟有证明自己为神灵和财富所选,被其附身,而又的确拥有万贯财富,方能维持自己在部落、村子的首领甚至家庭里的家长地位,以及在部落内外关系中首长应有的地位。要想证明拥有财富,惟有憬慨给予,四处赠送自己的所有来羞辱他人。并得到部落人的尊敬。
夸富宴的参与者中拥有荣誉的人或者是临近部落的参与者,会自己作为东道主举办夸富宴,而且是更加豪华与盛大,让上次举办夸富宴的参加者有亏欠,亏欠了的人下次为了赢回荣誉,会下次举办更加盛大的夸富宴,如此循环形成一个不断螺旋扩大的运动牵制带动着整个社会。
夸富宴中人们不仅毁掉日用品,过度消费食物,而且还为毁而毁,而实行夸富宴的社会中的这些过度的礼物馈赠、疯狂消费、大量毁物行为的动机却并非无私无利的。因为夸富宴之故,等级于是便在首领和其臣属之间、臣属和其附庸之间确立下来。给予,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地位优越和拥有财富,是主子
礼物的精神
当礼物被送出以后并不是原本单纯的礼物了,而附加了原本赠送者的某种精神,如圣物的产生,父母留给子女的手镯等,离世的朋友送给自己的礼物。人赋予礼物以生命,礼物反过来又在 塑造人。
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里,买卖交易成了占主要地位的社会活动。卖意味着将东西与人彻底脱离;馈赠总是使赠出的东西保留着原主人的某种特性;而保留则是不让有些东西与人分离,因为这些东西与人之间的联系代表着人的历史和认同,是应该传承下去的,至少应传承直至这一认同感不再产生之时。卖、给和留这三种行为与东西本身因三种不同的背景所表现的意义而异,可以转让和已经转让的东西是商品,不可转让但又被转让的是馈赠物,不可转让和无法转让的则为圣物。
随着礼物的馈赠与回赠的次数增多,慢慢会涉及到信用,进化为贷款,衍生为贸易。
我所认为的不求回报的馈赠。一种社会性质慈善行为,一种是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
其中父母对于子女的馈赠,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为了自己养老,可是反观动物的本能性,猫和狗养育子女求回报吗?如果从个体自私点来说是为了基因的繁殖而不求它们反哺。唯有领养不是自己的子女而且不求回报的馈赠属于完全馈赠。理想国中乌托邦社会中,所有生育的子女集中抚养,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孩子的父母。也只是存在于乌托邦中。
心理学上父母馈赠,也是一种控制手段,父母馈赠给子女,便可以在许多事情上要求孩子听自己的。甚至于操纵自己的孩子,所以经济独立的孩子,立马脱离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父母的馈赠回报的过程是很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比如去外面餐馆吃一顿饭,和回家父母给自己做一顿饭比较,自己肯定不应该付给父母现金,而是用亲情去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