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片名:《少年的你》 导演:曾国祥 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 国家:中国 上映时间:2019.10.25
“人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陈念坐在副驾驶面无表情地询问郑警官。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郑警官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陈念自言自语道:“妈妈说,高考过后,我就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就一点好,忘性大,什么事情时间一久也就忘记了。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节课告诉我们如何长大。”
陈念是应届毕业生,但是为了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她选择到复读班就读。在复读班里,她就是一个普通不起眼的人,她不需要朋友,她只需要高考成功。当胡小蝶向她递出友谊的橄榄枝时,她拒绝了。她们承担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前行,有些人坚持下来了,而有些人放弃了。胡小蝶自杀之后,陈念为她挽回最后尊严的同时,她将自己扔进了校园欺凌的深渊,她成了她们的新目标。陈念一直忍受着她们的欺凌,她告诉自己:只要高考结束了,她去了北京,一切就都会好起来。但是胡小蝶死前对她说的话不停地在她的脑海中浮现“你们都知道我被欺负的事实,但是你们什么都没有做。”是的,懦弱的不只是胡小蝶,还有她自己,于是她鼓起勇气告诉了郑警官关于校园欺凌的事实。这一行为无疑让她自己陷入了更深的恐惧之中。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她总是会被同一群人欺负。她尝试过向郑警官寻求保护,但是郑警官的缺席让她对警察失去了希望。她仍然想要参加高考,所以她继续忍受着她们的欺凌,当警察不能保护她的时候,她向刘北山寻求保护,她只是需要平安地参加高考。
长大的第一步是忍耐,而忍耐这一课,陈念拿了满分。不管别人怎么欺负她,她都忍受着。尽管陈念最后失手将魏莱推下楼梯,但她从来没有产生过伤害她的意图。报复之心很可怕,它会吞噬所有的善良,陈念深知这一点。她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怀抱善良和单纯。
陈念失手将魏莱推下楼梯导致魏莱身亡,刘北山帮助她处理了魏莱的尸体。刘北山知道,魏莱的死亡总有一天会被发现,但他不能让陈念去监狱。刘北山曾经问陈念:“你有什么理想吗?”陈念仰望着星空,充满向往地说:“我想要考名牌大学,上北京,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保护世界。”刘北山深情地看着陈念说:“你负责保护世界,我负责保护你。”于是在处理魏莱尸体的时候,他留下了证据,让自己成为杀害魏莱的凶手。当魏莱的尸体被发现,刘北山如愿地成为了嫌疑人,他承担了所有的罪责。他告诉陈念:“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当警察发现刘北山跟陈念是朋友的时候,他们彼此咬定并不认识对方,不管警察如何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都坚定地信任对方。当警察不能保护他们的时候,他们选择保护对方。
怀疑是人的天性,信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信任是长大绕不过的话题,当你更愿意去信任别人,你就快要接近长大了。刘北山让兄弟偷车的时候,他问兄弟:“你相信我吗?相信我你就去医院做一个全身体检,把能检查的都检查了,明天早上再从医院出来。”他的兄弟按他说的做了,于是摆脱了杀人的嫌疑。高考前夕,陈念的妈妈想陪她参加高考,陈念说:“你相信我吗?相信我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于是陈念妈妈没有出现在考场上。当郑警官戳穿了陈念和刘北山的谎言之后,他问陈念:“你相信我吗?相信我就去自首,如果是你,只用坐几年牢就出来了,而刘北山不一样。”最后陈念去自首了,判了四年。郑警官跟陈念形容长大就像是跳河,当你跳下去之后,你就长大了。信任就是跳河的恐惧,当你克服恐惧,开始信任别人,你就长大了。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有一个年龄的界限,当你年满十八岁,你就可以称为成年人了,因为你具备了民事和刑事的能力。但实质上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因素不是年龄,而是承担的勇气。郑警官在公布高考成绩的当天问过陈念:“成为成年人的感觉如何?自由吗?”陈念默不作声,刘北山帮她顶罪进看守所的同时,她的心间就上了一把沉重的大锁。当郑警官谎称刘北山被判处死刑的时候,陈念崩溃了,她因为沉重的内疚而精神崩溃了。崩溃的瞬间,她知道这是她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刘北山。当她和刘北山在警车里时,刘北山问陈念:“你害怕吗?”陈念说:“以前很害怕,现在有一点点怕。那你害怕吗?”刘北山说:“以前有点害怕,但现在不害怕了。”陈念和刘北山现在能坦然地面对将要承担的责任,而监狱就是他们的成人礼,他们现在真正地自由了。
当其他人通过《少年的你》探讨校园欺凌和社会责任的时候,我更关注的是未成年的成长。长大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就像爬楼梯,当你拾级而上,经历忍耐、信任和承担之后,长大就是你最终的奖励。写到这里,本该就此停笔了,但我仍然想写一些别的事情。我经历过陈念经历过的事情,我指的不是校园欺凌,而是同学自杀。高二那年,隔壁寝室的同班同学在宿舍楼跳楼自杀了。我没有亲眼看见她最后的模样,事实上我们班的所有人都没有见过她最后的模样。当我们在教室里埋头学习时,她在宿舍楼结束了生命。据说她留下了一封遗书,诉说了她学习压力的巨大和适应高中生活的困难。在她结束生命的那一瞬间,她彻底地失去了长大的资格。曾经有个老师告诉我,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念大学,不要放弃希望。不管大学好不好,至少应该去看看。我现在特别想回到高二的时候告诉曾经遭受巨大压力的同学,不管长大好不好,至少应该去体验体验。陈念对成年人的理解有一部分是对的,成年人的记性真的会变差,无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