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怎样炼成“磨刀不误砍柴”功?
很多公司的采购成天忙于追料,打样,谈判,处理来料问题,各种协调等等,有时忙得头昏脑胀。可现有的供应商仍旧不如人意,包括工程师选型,选的又是偏难物料。导致又要花更多精力去救火,没时间了解市场行情。即使新开发了供应商,效果依然得不到保证。
随后进入恶性循环:供应商不好——花的精力多——没时间了解市场——找不到好的供应商——供应商不好——花的精力多……即使有的人作为采购经理,也未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采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腾出更多的精力了解市场行情,从而大幅提高效率。市场行情包括了识别出有哪些优秀和合适的品牌和供应商,哪些物料是更好的(指导工程师选型)等等。不了解行情的采购,常会选择不合适的供应商,或者没有指导工程师选好的物料(或不懂阻止工程师选不好的物料),他们虽然看似成天很忙,很努力工作,但是效率极低。
因此,作为公司高层或采购经理人,不要以为采购整天忙昏头是好事,有可能是因为采购不了解市场而导致的后遗症。作为采购,每天应该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市场行情,保证自己了解整个元器件厂家和供应商状况,了解行业的最新资讯。元器件行业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各种兴衰、兼并重组不断;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老技术也不断淘汰,也许你稍不留神,行业就变脸了。所以,一定要不断关注相关信息,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另外,采购部应该建立厂家(供应商)储备库和产品目录储备库。一般情况下,会有很多供应商来主动找采购,可能开始时这些供应商会有某些条件不满足要求。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想起以前某个来推销的供应商正好可以用上了,可是这时候可能你已经找不着他们的联系方式了。
采购最好为一些将来有可能用得上的供应商建立一个档案(储备库),里面包括相关的产品介绍、优势和弱势、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此一来方便今后随时调用,而且可以作为资源给后续的采购用(采购本身未必有为新人考虑的积极性,但是作为采购经理要培养这样的积极性)。
产品目录储备库,是指收集各种可能会用到的元器件厂家的产品目录,方便工程师选型。因为工程师上网盲目地搜要用的元器件信息效率低(包括不知道有哪些合适的厂家,怎么去搜索),同时很多厂家网站上的产品选型资料不全,即使有也不方便搜。
而厂家做的产品目录(包括纸质的,或光盘)就是方便工程师选型来编排的,所以可大大提高效率。而且,通过产品目录选型,还可以轻易验证,工程师选的是否为主流厂家都在生产或是偏门的物料。当然产品目录也要有相应的更新频率,通常为一年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