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家庭和谐,先学会好好说话
从小到大,我对家的印象是父母永远都在吵架。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事由地吵,无休止而且没有避讳当是还小的我,导致我对吵架这件事有心理阴影。

长大后我发现父母吵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说没有自信,领导交付的工作总担心完成得不符合对方期望;很怕面对争执,遇到强势的人会主动选择逃避;还有就是害怕亲密关系。我在成年后有十几年都保持单身,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对自己没信心,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好和伴侣的关系,最后会重复我父母那种成天吵吵吵、一地鸡毛的生活。
再后来,随着自己年龄增长,心理也逐渐放开。开始接受父母吵架的事实,也不再苛责他们也不再惩罚自己。有句话说“生活不是靠想象,生活是靠经营”, 父母这样的相处模式并不意味着我就会重复。于是我尝试着去谈恋爱、结婚,并在去年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为了帮忙照顾宝宝,父母又搬来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保持了近十年平静生活被打破,三天两头地吵架声把我那些沉睡的烦人记忆又激活。不过这一次我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去观察和了解,想搞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吵架。
很认同《关键对话》这本书说的:“大部分影响生活的事情,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都是沟通不善而导致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父母都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在吵,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却吵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学会好好说话。
我父母有几个口头禅“你怎么就?为什么?按照我的想法会死吗?你这样就无可救药了”,说话语气中包含的质疑、反对、鄙夷,每一项都容易把人的怒火点燃,然后他们又都是敏感而傲娇的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坚定地怼回去,而且一定要争个是非曲直,结果惨烈可想而知。也不怪他们在我和姐姐的劝说下,无数次表示要下定决心再也不吵了,却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依然没办法放弃又吵得要死要活。
这个事让我想起一个营销培训老师说的话,他说谈判最重要的技巧是同理心,没有人喜欢被否定。所以双方沟通中一方面要学会倾听,给对方充分的表达机会。另一方面切忌否定再否定,要学会先认同,有不同意见再提出来对方也更容易接受,有共情沟通才有效。
后来我把这个方法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成效显著。我老公是个急性子的人,一有事总爱蹿火,还总爱反问我为什么就要这样。一般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努力控制自己怼回去的冲动。换位思考,站在他的角度理解和肯定他。等事后再找他沟通,建议他以后适当地调整沟通方式。几次以后,他自己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脾气,这类的冲突也就少了。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图一时嘴痛快随便说话,不顾忌别人的感受,最终只能落得两败俱伤。何不好好地修炼自己,哪怕就是面对最亲近的家人,也要学会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不仅能规避不必要的负面情绪,营造和谐的氛围;好好说话还能守住底线,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何苦雪上加霜。好好说话,给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多一点的善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