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勇气
雨天,坐在雨棚下等公交车,手里盘转着出门前翻找半天才凑齐的硬币。 其中一枚是2000年发行的一个Quarter纪念币,正面是乔治·华盛顿的头像,背面是一个坐在山上的老人,镌刻着三行细字:“LIVE FREE OR DIE”(自由地活着或者死)。这样一句悲壮的宣言印刻在金钱上,有点格格不入。毕竟这样决绝的句式,在现代生活中,早成了纪念碑上的遗迹。对于那样走投无路的境地能激发怎样的勇气,我们只能靠想象,并且祈求有生之年不要发觉自己就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在看到这句话之后,这枚硬币在我手心变得发烫,我迅速将它丢进投币箱,坐下,车窗上厚厚的一层气雾,我用手指写了“Live free or -----?” 肯定会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不就生活在无数的别的选择中吗? 周末晚上自己又重看了一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整部电影就像一盆篝火,我蜷着腿坐在电脑前,就像最后Elio坐在壁炉前的样子。本来这个故事不会发生,他可以一直忍耐到 Oliver离开。一个停电的傍晚,他的妈妈拿着一本《七日谈》抚挲着他的头发念给他听:“有一天,骑士决定告诉公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别无选择,要么说出来,要么就得死(To speak or to die)。”这一个虚拟的句式居然能给人这样真实的勇气,好像真的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不做这一件事,这一生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窟窿。我明明不相信有什么事情可以与“OR TO DIE”组成一个咒语,可是为什么,这样的话仍然刺痛我。这些古老的故事里古老的勇气,古老的价值观里执拗的坦诚和尊严,在21世纪的力量只能带出荧幕前观众们几颗莫名其妙的眼泪。这些就是雨雾啊,就是肖开愚《下雨》里的那一句“在雨雾中捕获勇气”,你捕获之后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它们,只能像放生几只蜻蜓一样赶紧放掉。 To fight or to die这样的神话在如今早已失效了,我们心里清楚:You die whether you speak or not.You die whether you fight back or not. 于是,一切的努力在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具有悲剧意味,都只是尊严落水时挣扎的浪花。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我们更怯懦,还是因为我们的绝望更深。但我深深怀念,当人们还相信"or to die"的时候。 早上吃早餐时,随便点开了网飞上的一出无脑美剧,就着难嚼的贝果,还没来得及下咽,泪水就呛住了喉咙。这部剧本身只是讲一个全职妈妈怎么过完忙碌的一天,早晨六点她就起床推着婴儿车在家附近的山道上慢跑。美国很多地方即使在居民区,沿着周边小道走几步就会很快陷入原始的荒凉。她听到了低沉的咆哮,树叶成片碎去的脆响,一只红眼的母熊已经在震怒中走到她的对面。她发着抖,慢慢地把婴儿车挪到自己身后,崩溃地乞求:“Please, don't.” 就在母熊狂躁地站起来时,她绝望的悲伤忽然变成绝望的暴怒,瞪着通红的眼歇斯底里地对母熊吼叫起来。这吼叫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它让我在泪流满面的同时忽然意识到,这古老的勇气或许本来就在我们的血液里。不是来自硬币上的箴言,不是来自古老的爱情故事,它来自我们生而为人的本能,没人可以赋予,也没人可以夺走。即使你不去证明什么,也不会改变这个事实。问题是,你想证明吗? 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Elio要对Oliver说出来的时候,他们是站在小镇广场中央的一座纪念皮亚伟战役的雕塑前,两个青年极为私密的表白,竟是以一战中一次最惨烈的战役开始交谈。“死了十七万人。” “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吗?” 这时Elio才深深地埋下头:“我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有时就是需要死了十七万人所耗费的勇气,才足以说出一句不敢说的话,这里面有古老的句式和度量衡,只有在极少的瞬间我们才能习得。等待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