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AL毕业后,她设计了一盏“买不起”的灯……
武汉的冬天快到了,天空总是一片雾蒙蒙的。为了驱散这点稍显暗淡的氛围,今天小麸给大家介绍一位"温暖"的艺术家:玛格丽特·偌奇(Margaret O'Rorke)。
将透明瓷与灯具相结合,带来驱散雾霾的一点光,希望也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心情。

01 精于心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玛格丽特·偌奇(Margaret O'Rorke)对半透明瓷器的结构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字面和阳喻的方式,将其视为一种本质上雕塑的媒介,可以抒情地传递和引导自然和人工的光。


大型壁面装置,如同云的形状,被安置在一面8.5米宽3.5米长的墙上。
由250个碟子组成,形成三组巨大的云朵。

02 巧于技
将技术细节与作品造型完美结合,是非常困难的。
而对黏土材质而言,这是难上加难,因为这要求把陶瓷烧制后的效果和其他技术部件先拆解开进行设计,再逐步组装。


Margaret 在芬兰结识了织物艺术家 Sirkka Paikkari,俩人合作,用光纤、不锈钢、陶瓷做出了一款优雅、奇特,充满未来感的 Chandelier(意为枝形吊灯)。
陶瓷吊灯装置,白色无釉料涂层,半透明瓷片的造型像羽毛又像花瓣,灯光通过剔透的光导纤维,如流水洒下,散发出朦胧的光。

O'Rorke(偌奇)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在空间中的展示,陶瓷自古以来就以实用功能取胜。
偌奇让她的作品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是融入艺术创作的工业产品。
03 艺术理念
她的艺术不是概念性的,而是一种非常感性和富有表现力的建筑空间,她对材料的使用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形式一样清晰,复杂和流畅,但具有非常现代的克制和纯洁。
它的特殊质量的静止运动和能量标志着它。

空间、曲线、源于自然和生物的结构,造就了纤细灵巧的器型。白色之上,既是清明透光的瓷器,又是温暖柔和的灯光。
此外,偌奇的作品给人启发的就是:材料的结合使得光影呈现多元化。
这里的多元化分为两种,一种为上图所示作品,在极薄的泥片烧制后结合光导纤维材料,不同于以往常见的灯泡光源,使整个作品的趣味性大大提高。
还有一点就是偌奇在泥料中的材料混合。其中最有趣的是偌奇在部分作品的泥料中混入了面粉和大米,这部分有机物在高温的窑温下消失,这时候有有机物部分的泥料与无有机物部分的泥料在同一个作品中。
确有不同的光影效果,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作品,得到有意思的特殊肌理效果。
04 Chelsea(切尔西艺术学院) & More
玛格丽特·偌奇最初在切尔西艺术学院艺术系学习绘画,后到坎伯维尔进修陶瓷。此后半透明的陶瓷工作成为了她的终身工作。
切尔西艺术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成立于1986年,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学院之一。可能到这里,你还是不太熟悉这个名字。
那么,如果我们讨论的是:

是不是豁然开朗啦~\(≧▽≦)/~
伦敦艺术学院将世界上最著名的致力于艺术、设计及其它相关活动的六所学院联合起来,这六所专业学院是:伦敦传媒学院、伦敦时装学院、坎伯威尔艺术学院、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
这六座学院共同使伦敦艺术学院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设计、大众传播以及相关技术的教育中心。
六所院校各有专攻,所以小伙伴们在申请前,可要好好做做功课啦!公zhong号:IF艺术作品集指导,更多干货等你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