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普洱茶品鉴会
8月盛夏,晴野无边
繁花点缀着江山的柔媚
云朵装饰成天空的门楣
烈日之下,走到哪都想寻得一丝清凉
愿携一缕清风,品盛夏光年

在这热烈的8月盛夏中“全家总动员,消暑滇南行”的活动拉开帷幕,我们和到访宾客闻香品茗,共话茶文化。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有种类,更有内涵。如果说绿茶是中国人的第一杯茶,红茶是外国人的第一杯茶,乌龙茶是一款交际茶,那么普洱茶便是知己茶,是陪伴自己慢慢变老的茶。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年的轮回中,古茶树都在呼吸,在生长,在变化。她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大自然最珍贵的精华,成就了山野气息的奇妙感觉,渐渐品饮,恍若深入原始密林,去寻找最真味的普洱古树,沉香、花香、果香、蜜香……大自然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得将你沉醉其中。

茶艺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口感、功效、工艺特点等,本次茶会精选了三款古树茶供大家品鉴,包括二生一熟,生茶有智默春风十里、智默易武正山,熟茶是智默正喜。

琴茶本一味 且醉七弦中
古琴的清微淡远,茶的至味至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皆不足以称风雅。宾客净手入座之后,茶会便在袅袅琴音中开始,现场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美女茶艺师用娴熟的茶艺手法向大家展示茶的冲、泡、饮的技巧,行云流水般优美的动作和细致的工序,把日常饮茶这项休闲活动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人习茶,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受茶的形态、色泽、滋味、香气,静心领悟涤器、煮水、点茶、品饮诸过程的节奏韵律之美。

一只盖碗,一注山泉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刹时幽香四溢,白雾氤氲,拂过鼻尖。等着水气渐散,再去细细地品味舌尖上的那股恬淡,感受那一抹揉合了月色山情的幽香。
大家在现场对普洱茶品进行了品鉴,对于茶品所体现的汤色、香气、茶叶的不同变化,大家在现场都进行了交流分享。

普洱茶是“可以饮的古董”:仔细观色,可以在茶汤色泽红浓明亮的变化中感悟人生曲折;慢慢闻香,可以感到香气独特的具有茶马古道的陈香野味;丝丝品味,可以在醇厚回甘中体会苦尽甜来的美好。

在品鉴过程中向大家讲解了这些茶品的特点、特性、历史、口感转化,并结合地理位置、气候、山头、海拔、叶种的特点,全方位地解读茶品的独特之处,引人入胜。
茶会小笔记
一、普洱生熟之辨
普洱茶有生、熟茶之分,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别。生茶汤色栗红,而熟茶为暗栗色。干仓的生普洱茶叶底饱满柔软,充满鲜活感;熟茶的叶底稍干瘦,质地偏硬。
二、普洱生熟之品
生茶品“韵”
对于生普来说“韵”是“质、形、色、香、味,气”的综合表现,是普洱茶品鉴中包容各个层面的综合感受。
对于生普,韵代表了两个时间:树龄和存放年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消彼长,但“韵”是圆融的、综合的、守恒的,任何阶段都会展现。
新茶时期,韵的表现是外现的。香、甜、苦涩、回甘等等,树龄不同、茶种不同、韵也不同。中期或陈茶,则是陈化的“底韵”。此时的生茶,香而不扬,甜而不弱,各个维度彼此协调映衬,就像一个石头磨去最尖锐的棱角,整体变得更圆润,但内在却依然有力,这是茶先天选材之“底蕴”。

熟茶品“厚”
熟茶的品质“厚”是基础,熟茶“厚度”的体现有三点:黏糯感、丝滑感、稳重感。
黏糯感,是一款好的熟茶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熟茶要在口腔中的感受到黏糯感,像自己的味觉感知器官被无数的小气泡包裹住,在茶的香气、滋味的刺激下,口腔开始分泌让人愉悦的液体,黏糯稠滑。
丝滑感是好的熟茶的共同特点。熟茶的茶汤,啜饮之后进口腔,会在口腔内形成一种柔软的流动,自己的舌头像被上好的玉石所温润,与顶级的丝绸从肌肤上滑过的感受相同。丝滑无比,令人心动。
稳重感是“熟茶”厚度体现的第三点,稳重是茶汤给人的综合的感受,不是浅薄,不是淡然,是深刻厚重,是平衡稳健,协调性极好,香气滋味持久而馥郁。熟茶的稳重感,能给品饮的人极大的愉悦感,四平八稳,让人安心。

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
品一杯普洱,观一缕缕茶烟缓缓升起,散发出淡淡清香,闻之心醉,齿间是茶香弥漫,耳旁是七弦绝律。就这样享受一段悠闲惬意的时光,一份怡然愉悦的心境,而我们的茶会也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