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岸三地最火爆的书,你绝对想不到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作者:林比利
今天早上,我注意到一条新闻,12月4日诚品书店公布年度十大图书了。
这个榜单最让人吃惊的是,无论是诚品在台湾、香港,还是中国内地的门店,销售冠军都是由《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包揽,它成了今年诚品最火爆的图书。

这本书是2018年1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的,还有一个台湾版,如何出版社出版,那个封面感觉更有意境,也更好看。

内地版的感觉太奇葩说了。不知道谁设计的,怎么差距会这么大呢?
总之看到诚品的评选结果后,我立刻去查了一下豆瓣上这本书的评价。

果然,7.0分,符合一个畅销书冠军应该有的得分。
我也去看了一下当当的评价。

15万多个评论,100%的好评率,跟豆瓣的差距还是有点大。不过,鉴于这是李国庆老师创办的当当网,有没有水分我不敢说,大家看看就好。
书好不好,关键得看读者们怎么评价。豆瓣一位被赞同最多的读者说:
泛泛而谈,都是些大家都懂的道理,一直重复着做自己,但如何做自己却没有讲。
还有一位读者,从标题上表明了他的态度。他还说,这是典型的“好”读畅销书,但没什么含金量。

怎么个鸡汤法呢,让我们看看康永哥到底写了些什么,这段是谈情绪的: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不用分正面或负面。比如,开心有时挺廉价的,无助于享受生命;“失去”却能带来震撼与启发,而“得到”不能。遭逢变故,我们四顾茫然,于是悲伤占据我们的心思,引导我们敲打每面墙壁,找出路。只有我们看待这些情绪的态度,有正负之分。我们能够决定用什么态度,这就是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了。没有人不自卑,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把自卑太当回事。
还有一段是谈悲伤:
悲伤中少问“为什么”。悲伤中问“为什么”,那是在问老天,问命运,他们都不会回答你。失去的人倾诉,身边的人慰问,其他的人八卦。多问“怎么办”,那才可能会听到答案。
最后这段是讲勇气:
每个人的勇气与意志力都有限,这有限的勇气与意志力很珍贵,要用在我们真正在乎的事上。压抑得太用力,又解放得太用力,只会恶性循环得更累。
感觉到浓浓的鸡汤味道了吗?既好闻又好喝,保证一家老少都欢喜。
简单解读康永哥说的这些话,都是正确的废话,听着很有道理,却没告诉你实现这些结果的路径。但没办法,中国广大读者非常吃这一套。
其实蔡康永不是第一次出书了,之前他写过十多本书,这一屏还没显示全。

评分最高的是这本,有8.5分之高。

这本书是蔡康永在和小S主持《康熙来了》时写的。当时小S第一次怀孕,他以和小S未出生的宝宝聊天的语气写作并结集出版的随笔集,里面的每篇篇幅都不长。
书的出版日期是2006年,当时他和小S赖以成名的《康熙来了》刚刚开播两年,他们那时候都很年轻。这是后来他们参加金曲奖颁奖礼时走红地毯,造型非常亮眼。

这本评分最高的《有一天啊,宝宝…》的内容如下:
反反复复会无聊吗?太阳每天都升起一次,降下一次,但只要我从对的地方望过去,日出和日落都还是让人目眩神驰。 电视没有那么不好,电视只是让我们误以为:好多人好多事都跟我们有关,却忘了提醒我们一声:其实那些统统不是我们的人生。
行文还是很蔡康永体的,比较鸡汤,但好处是,聚焦在一个宝宝身上,而且蔡康永还分了好多小的类别,比如:
出生地
插座
树
没有听见的歌
二选一
锁和钥匙
剪刀
诗
一位读者评价说:
书里的字不多,但是每个字都认认真真的读了,读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笑,读到最后眼眶却红红的。
可见蔡康永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人设,也没办法改变他。
不过蔡康永本人确实是一个读书很多的文化人,光从他的教育经历就能看出来。
他1962年出生于台北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字才能,16岁就获得过台北市国语文比赛演讲第一名,高中时期是学生会主席、校刊主编。
他大学在东海大学外文系读的,这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校园特别美。这是东海大学里的教堂。

本科毕业后,他又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了电影专业硕士,他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LA流浪记》。这是当年的蔡康永。

还有这张,比现在的大脸瘦了很多,但笑起来还是一个样。

回到台湾后,他就加入文化圈,做电台主持,写影评、剧评,还做过《GQ》台湾版总编辑。当然,最终成名还是靠康熙。
在康熙中,跟小S的伶牙俐齿、毫不饶人相比,蔡康永处事圆润很多,他很会替嘉宾考虑,本质上就是情商高的表现。这是李敖上康熙时他们的合影。

当然,在节目中令人印象更深刻的还有,蔡康永出口成章,透露出他读书非常多,在节目中,他也毫不谦虚地自认为就是读书人,小S也经常这么揶揄他。
他们甚至做过一期关于读书的节目。

蔡康永也经常向读者推荐书,最明显的就是那些书的腰封。

还比如当年经常上康熙的美女模特穆熙妍出过一本书,注意,第一个推荐人就是蔡康永。
这是穆熙妍本人。

这是穆熙妍出的书。

蔡康永毫无疑问是个文化人,尤其是当他后来停掉康熙,参加奇葩说节目之后,大陆观众对他的了解更多了。

进而有人也在知乎上发过一个帖子,讨论——蔡康永书的文化素养有多高?
可以看出来,蔡康永和高晓松都属于家境好,自己也有才华的人。所以他们俩一见钟情相谈甚欢。 但是在辩论的时候,高晓松往往太过于书本气,把自己陷入无法回旋的两难境地;而蔡康永则反正总是可以从所谓的大众心理学和忠良娴淑出发,让大家觉得:哇他说的好有道理。
底下最高赞的一个评论是这么说的:

蔡康永也深知自己在情商方面的特长,这些年他在大陆出版的很多书都是围绕情商写的。这是最出名的一本。

他甚至还录了音频课,《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喜马拉雅显示,竟然有1.1亿人听过,数目极为庞大。

这说明,蔡康永当然有他的独到之处。
他在台湾受过的教育、美国读硕士得到的文化熏陶,以及长时间看书、接人待物得到的滋养,都让他在社交时游刃有余,让人感觉既舒服,又觉得他很有修养。
他出的书也肯定会有他很多的人生经验和思考,会让人受到一些启发。
在他的新书中,有句话出现频率特别高:我有个朋友,是个明星。
一位网友评论说:
但凡拿朋友举例,就是明星,没办法,情商高,就是朋友多,明星朋友这么多,当然要多出场遛遛。
话糙理不糙。但畅销书值不值得读,一直是一个很受争议的话题。
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篇《关于畅销书》的文章,他认为:畅销书的存在必定有其原因和价值,因畅销而不读是矫情的表现。
这是英国小说家毛姆。

他写的《刀锋》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伟大的小说,没错,就是“伟大”,那是一本足以对抗时间的小说,豆瓣评分9.0。

毛姆他自己有抗拒矫情的方法:两三年后再读当年的畅销书。
实际上,狄更斯、马克吐温的很多作品就是当时风靡的畅销书,畅销与否跟书的质量好坏并无直接关系。
畅销书并非质量不好,而是它之所以成为畅销书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结果。畅销书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说,谁都知道这个人,谁都想看看,但它未必适合你。
蔡康永的这本书成为诚品年度冠军就是这个道理。他是一个在两岸三地都知名的艺人,谁都知道他是个GAY,读书多,人缘好,既然出了一本关于情商的书,又被书店摆在那么显眼的位置,无论男女老少总想拿来翻翻看看。
即便豆瓣评分不高,你看完的收获不大,蔡康永没有把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的路径告诉你,但没有关系,读书总比不读强。
其实,诚品2019年十大图书中,还有一本不错的书,就是排名第八的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写的《成为》。

这是米歇尔的一本自传,豆瓣评分8.6,非常高了。一位读者评论:
永远高效自律,始终在学习的路上,经济和精神的双重独立能治愈一切矫情,这样的女人,绝不会耽于无用的情绪。哪怕她只是来自芝加哥南城的黑人女孩,水暖工的女儿。
因此,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也印证了畅销书并非不能读的道路。
所以,无论蔡康永还是米歇尔,你只要能放下手机,翻开一本书,就很了不起了。

作者 @ 林比利
往期推荐
转载,合作请联系比耶男孩(biyeahboy),谢绝一切未授权转载。

转发点赞,给本boy加个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