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语(1)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说“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是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
一直以来都想写些关于《琵琶语》这首曲子与我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一首永远让我潸然泪下的曲子,当悠然的曲调一飘进耳朵,眼泪就如泉涌一般夺眶而出,五味陈杂的情绪郁结在心中,像走入迷途的羔羊的惊慌迷茫,像身致末路的英雄的悲怆饮恨,像行将就木的老人的不甘害怕。各种道不明说不清的情绪在身体里翻江倒海,电闪雷鸣,每一个神经细胞都能感受到这股邪门的情绪洪流。
但一直没能写一些东西,好几次跃跃欲试但都感觉思绪混乱,只言片语不足下笔,而且和这首曲子的过去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怕粗鄙做作似是而非的乱涂乱写会破坏它对我的意义,也是对那段过去的不尊重。怀着郑重严肃的期盼,希望某天泉思如涌,下笔如神,为我和曲子写一些有意义的文字。好像今天就是这样的一天,开始在手机上敲字的时候,那种郑重又忐忑的心开始稍稍能放松一些。
我拿到人生中第一部手机还是在高三那年,在那之前我对手机毫无兴趣,因为在校门口左手边的小超市里买张十元钱的电话卡就能在保安门口的公共电话里联系到家人,这已经满足了我除学习之外与其他人沟通的全部欲望。身边女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翻盖手机,挂着各式各样可爱的饰件,有空的时候就会上网冲浪。
我有位在联通公司工作的亲舅舅,因过去亲人们之间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一直没有往来,我大概在不怎么记事的时候见过这位舅舅一面,对舅舅的长相只靠着外婆家的一张全家福稍有印象。刚上高三那年,在兰州的舅舅破天荒地托人给我们带了一部黑色手机,这是应该算是联想尝试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相比起翻盖手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触屏操作。这部手机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它对我最大的用处不是打电话发信息,也不是上网冲浪,而是它能用来听广播这个神奇的功能。
周五放学铃声刚响,如同潮水一般的同学们涌出校门,校园里空空荡荡,黑暗静谧,平时略显拥挤的宿舍楼道里空空如也,黑漆一片,唯独剩下我们301宿舍亮着一片灯光。家住在这座城市或者城市附近的孩子们都已经急急切切地回家去了,只剩下我们这些家离的比较远、无法回家的孩子眼睁睁目送其他同学离校回家。
在空荡荡的水房里,一起洗衣服是周五晚上最主要的事情。外放音乐,打闹嘻戏,整层楼回荡着我们笑闹声。就像《士兵突击》中大草原上的五班一样,仿佛我们被这个世界遗忘在了某个角落,我们又在这种孤独冷寂中相依为命,苦中作乐。当我们洗完衣服回到宿舍,整个三楼又恢复了一种漆黑一片,冷寂恐怖的样子。
终于卸下了一身疲惫,大家蜷缩进单薄的被窝里休息取暖。TJ带着耳机边听歌边看书,歌一定是许嵩的,书多是一些古装小说。ZP拿着手机在聊天,她的淡蓝色的三星翻盖手机上的铃铛挂件不时叮铃地响着。QS或许在看书,是一些小说名著,专注认真。DT一定是在看些言情小说,这些书是其他宿舍买的,经常在各个宿舍传阅。外面的世界天寒地冻也好,天崩地裂也好,总是与我们无关。
我一定是带着耳机听广播,一个低沉温暖的声音飘进了心里。“朋友,在这寂静的子夜时分,您的老朋友姚科在今天的第一时间和您相约,让我们一起聆听回荡在我们心弦的旋律,感受人生的无尽滋味。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有我与你一同分享!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您可以通过新浪上的微博和我交流,不方便上网的朋友,可以给我写信。来信请寄:中央人民***台中国之声姚科(收),邮政编码是:100866。分享你的喜悦,倾听你的诉说,你的心情有人懂,夜晚的灵魂不设防。”主持人读着来信中的故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温暖人心。林海老师的《琵琶语》在耳边如天籁般重复循环,思绪信马由缰天马行空。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些如同亲自承受的家庭暴力,女人的啼哭,男人的咒骂,孩子的大哭,家具被摔碎的声音,巴掌搧动,拳脚相加。老师调查留守儿童情况的时候,战战兢兢地举起了手。每次家长会都要难为情地找班主任解释家长不能参加的原因,被鄙夷,被嫌弃,被偏见!无家可归,寒冬腊月,孤身一人,孤单寂寞冷!成绩中等,默默无名,迷茫无助!诸事不顺,自艾自怨,终于自卑自闭!这些负面情绪啊,它一直压抑着我,这么多年了,没有林黛玉的命得了林黛玉的病,眼泪止不住的流!
伪文艺也好,瞎矫情也罢。只要《琵琶语》响起,当初那千丝万缕的情绪又盘结着交织着郁结在心中,操控着情欲又操控着身体。然后好几年,好几年都无法忘记根除。它们阻碍着我成为更好的人,我想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我要加油呀,总有一天它们再也不能囚禁我折磨我。就像GS说的,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骂就骂,想咋样就咋样,人舒展地活着,人就像展开的一样抖开的一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