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22岁的我,也常在想要跟怎样的人共度余生
我是一个深受欧美青春爱情电影“荼毒”的人。
小的时候,各位迪士尼公主的爱情故事就是我的恋爱启蒙。到了初中,《歌舞青春》我看了不下十遍,他们唱一句我就能接下一句,还有《明星之恋》《暮光之城》《摇滚青春》《牛仔裤的夏天》《重返十七岁》《舞出我人生》《灰姑娘的故事》《魔法灰姑娘》等诸如此类的电影。

因此直到21岁,我都对“happy ever after”的童话爱情故事深信不疑。我觉得我生来就是为了等待“the right one”,并且对“一见钟情”持绝对相信的态度,少不经事的我甚至觉得,只要我“很爱很爱”一个人,那他也会“很爱很爱”我。可以说,我的爱情观是相当积极、相当理想化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恋爱脑”十足的小(da)可(sha)爱(bi)。
我常常被银幕里的爱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而现实里离我最近的爱情,就只有我的爸爸妈妈、伯伯伯母、还有我的哥哥嫂嫂,他们相互扶持的爱情,在平淡又琐碎的小日子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加简单、更加甜蜜。
有一天,男孩难得去学校食堂吃了顿饭,吃完发现自己没有带纸巾,于是向路过的小女生打了个招呼、借了包纸巾……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

这样的故事,要不是确实发生在我们家鸡哥身上,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首先去向一个长得还蛮好看的陌生女孩子要纸巾,这就已经很需要勇气了。能够成功借到,还要到联系方式,以及后面的来来回回,只能说我鸡哥真是勇气可嘉,并且极具人格魅力,才抓住了命运的手,也抓住了这段缘分。
鸡嫂是一个喜欢记录日常大小事、又傻又耿直又可爱的人。他们认识之后,会经常约着去操场散步、跑步之类的,有一次,鸡哥想牵她的手,她马上就问:“为什么要牵我的手?”鸡哥当场汗颜的模样可想而知。第二次,鸡哥又想牵她的手,不一样的是,这次,他告白了。两个人在操场的路灯下手牵手,从此小女孩也不必再问“为什么要牵我的手”这样的傻问题。

当初随随便便去饭堂吃个饭的鸡嫂估计也不会想到,偶然出现在她朋友圈里的“大五借纸巾师兄”,日后会成为跟她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鸡嫂读的是法学,在她准备司考的时候,鸡哥刚好在外工作,不能陪在她身边。于是,他就注册了个公众号,写了篇推文(也就是情书)给她。让我不由得想起《性爱自修室》里的一段台词:“爱不是大手笔的告白,或者月亮星星。爱只是狗屎运,有时你遇到和你有同样感受的人,有时候你不够幸运。”


“15门科目,358万字,按一个五号字0.37厘米,13000多米,30圈操场跑道。你跑下来的那天,它们都变成了光,回头看,那一路跃动的星点都是你的足迹。”……这样的文字,难道不比鲜花巧克力更浪漫、更能温暖人心吗?
我常笑称鸡哥是低配版的黄渤,情商高,工作能力也很强,那鸡嫂就是他的贤内助,就是有时候稍微笨了点,但鸡哥在生活琐事上也像个小朋友一样没有头脑,两个人正好一外一内,互相弥补。
今年6月1号,在他们认识大约四年的这天(两个人都不记得确切日期了),“老头子”和“小女孩”领了红本本,从此合法同居。

人和人之间的际遇,是一门玄学。想怎么追究解释,都有道理。如果那天鸡哥带了纸巾,如果那天鸡嫂为了等舍友晚出门了几分钟,如果那天有别人约鸡哥出去吃饭……设想了各种各样的如果,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就是命中注定会相遇的,即使不是在那么嘈杂的大学饭堂。
“佳偶天成”,正如我爸所说。

“余生”,是一个很缥缈又很有份量的词。就像“永远”“永恒”“真心”“爱”……得多么喜欢一个人,才会想要跟那个人共度余生?两个人得多么无法分割,才会彼此相约共度余生?我怎么想,都觉得这是件非常需要勇气和信任的事,爱在这个时候,倒成了其次。
有段时间我沉迷于《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刚好又遇到了个“好像”很不错的男孩,加上当时本人的特殊状态,很容易就陷入到“心甘情愿为这个人做家庭主妇”的美好想象里,觉得只要不受到伤害,我每天做好饭菜等先生下班回家也是可以很幸福的。
可是悄无声息离开我的人总是比为我亲掉眼泪的人多。我才慢慢明白,每个人确实都有自己的“destiny”,但会不会出现,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已经不抱期待,但这不妨碍我仍然热爱这世界、这生活。
对了,上面那段台词还有后半段:
“但有一天你会遇到某人,她欣赏真正的你。这个地球上有70亿人,我知道有一个人,会为你爬上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