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研究》读书摘要和笔记(20191207)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可能是被建立或创立的,因为建构社会的要素总是在某种历史关系中获得的。在某些群体中,诸因素从不被视为纯粹的力量,而是与中介原则连接在一起,在不断变迁的社会中的各种不同的层次上相互作用的。
计划就是把一个历史的发展起来的社会转变成一个愈加完全由人类从某些中心位置来调节的统一体的重建活动。(注:与管理相比,计划则是在历史框架内发挥指导作用,它是故意被应用于人类事物的预见,冲突、竞争与合作也不再是社会过程的主要内容。)
实用主义,作为认为分割思维与行动之表现的唯心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大众社会时代的心理。……深层心理学,是改造整个人的一种尝试。
我们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方法还应完全不同于目前正在消逝的时代的方法。我们既不应当从“一般人”开始我们的分析,也不应当在从最抽象的原则推演纯粹个别情况时仅限于这种个别情况。相反,我们应当永远试图通过个别实施和个别人的特殊社会脉络来观察这些事实和个人。(注:传统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和抽象的人类心理,但是现在以历史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发展渐渐赶上了传统抽象心理学的发展:因为我们都能意识到人类心智本身的变异是很有限的,只有由情境导致的变化和变迁,会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的变化。)
当心理学把其注意力转向社会现象时,它首先知觉到直接环境——直接情境。但是,它将不可避免的伸展到那种环境的变迁和那些塑造出时代的社会力量最初源于的社会历史领域——亦即其中介原则。当心理学把注意力集中于这种层次的社会事件时,它不再仅仅依据个人的直接环境解释个人的变化。它将宁愿依据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相应特征整合历史上人的类型的显著特征。
现代教育应当而且能够培养那些具有升华能力即力求内在价值——也就是力求不剥夺他人也能的得到物品——的能力的现存类型。(注:就是要求人通过关注内心的自省和力量,来寻求内在的价值,并以此实现个人的外在价值。古今中外的学人基本上都是这一类型的人。)
在有计划的思维阶段,认知与行动之间的空隙在某种意义上讲比它在发明被导向直接目的的发明水平上更大。因为总计划比在以前的水平上甚至更进一步超前于直接行动。正如我们所见,发生在历史共同体中的所有思维活动的综合,思想实际包含的东西比单个人在其自己的狭窄经验范围内不得不解决的直接任务所需的东西要多。(注:人的思维和心智是社会化的产物,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多,劳动分工增多,需要我们从不同任务的不同着眼点弄清事情的人也越来越多,个人已经无法仅仅依靠对于自身的理解去开展工作,而需关注系统的、社会的制度和过程,并渐渐生长出一种以群体角度出发的思考与抽象的技术和习惯。)
个人不仅能够察觉所有的有关事实和所有有关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且还能够看到他在社会进程中的特定地位,理解他的思想是由他的地位形成的。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整个人格,而不仅仅是其外部行为,我们就必须透过外部行为而深入那种只有通过交感理解才能在其中领会外部动作之各种意义的意识王国。因此,我必须力图从易于接近的表面标志进入心理现象的更为深层的背景之中。
人一直是通过不受控制的成长和选择过程从外部加以改变的,真正被情境同化和对该情境的内在适应远远落在后面。对于人来说,正常的方式始终是首先自我发现一个新的情境,并通过一系列或多或少的无意识行动对此加以适应,然后再造成那些使个人与情境和谐的内在的心理变化。
系统是智力的、自足的整理原则;而结构则是社会实在本身的组织原则。后者从来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因为它总是比任何部分社会情景包含更多的东西。
计划思维特有的单位是“情境”以及甚至更为复杂的构型。在计划水平上,按照整个情境来思维是愈来愈必要的。了解某人在心中怎样共同适应不同系列的事件,察看个别事件、制度和精神态度如何相互决定,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而且就,鹅血本身来说都是必要的。
任何今天关心人的转变的人,都将不得不利用心理学所给予的顿悟以及他通过社会演进所意识到的目的与手段。
事实性知识的积累与独立判断能力之间的区别,亦即细节的纯粹整理与按照情境解释细节之间的区别,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是清楚的。……与发明性思维水平上的思维的抽象性相比,计划思维最终是具体的,因为它是从事情的来龙去脉着手的,正是深入了具体情境,一个人才把另外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要素整合在一起。(注:这实际上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应对历史和社会留给我们的困局,必须学会通过多学科的视角敏锐、勇敢而又理智的面对这些困局。当我们以如此方式处理问题的时候,改变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我们自身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第四部分 计划水平的思维”